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帕克和卓

阿帕克和卓

1626—1695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又译阿法克和卓、阿帕克霍加。本名依达雅图勒拉。维吾尔族。喀什噶尔白山派玛木特玉素普和卓长子。原籍撒马尔罕,生于哈密。明崇祯十一年(1638),随父往喀什噶尔(今喀什)布教。因取得叶儿羌(今莎车)汗国阿布都喇汗支持,势力渐强。清康熙六年(1667),与阿布都喇汗发生磨擦,煽动白山派教徒立尧乐巴斯为汗,镇压黑山派群众。九年(1670),胡什夏迪领导泽浦、叶城等地人民举行暴动,进逼叶尔羌。其父被毒死,被迫逃往中亚。继又窜往阿图什,发动骚乱。遭阿布都喇汗弟伊思玛业勒汗追击,经克什米尔奔西藏,经第巴桑结嘉错举荐,赴伊犁投噶尔丹。十九年(1680,一说1678、1682),引准噶尔兵攻喀什噶尔,俘伊思玛业勒汗,灭叶尔羌汗国。自称“阿帕克和卓”,意谓“宇宙之主”。为谢噶尔丹之助,每年向准噶尔贵族缴纳白银10万腾格。在位期间,征收繁重赋税,残酷迫害黑山派,使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无数文艺家、诗人、学者遭囚禁。三十一年(1692),叶城、泽浦、英吉沙尔等地爆发舒艾尤布和卓领导的黑山派起义,被迫让位,携子雅雅和卓逃往吐鲁番和哈密。后乘喀什噶尔白山派徒众反抗伊思玛业勒汗弟穆罕默德·额敏统治之机,重返叶尔羌掌权,并暗中遣人杀害舒艾尤布。三十四年(1695),叶尔羌发生暴动,被杀,葬于喀什噶尔阿格杜。

猜你喜欢

  • 辇真吃剌失思

    元代乌思藏高僧。文宗、宁宗两朝帝师。《元史·释志传》载:“天历二年(1329),以辇真吃剌失思嗣(帝师),”并命帝师率众弟子作佛事于大都凝晖阁。据史载,天历二年十二月,帝师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圆

  • 邛部州

    元代旧州名。北周、隋、唐为邛部郡、邛部县地。宋时岁贡名马、土产,封酋长为邛都王。部人称该地为邛部州,治乌弄城。原为“么些蛮”(今纳西族)居之。后乌蛮笃慕(仲由蒙)之裔据其地。元宪宗时内附。世祖至元元年

  • 破六韩常

    东魏大臣。字保年。附化人。族属匈奴,破六韩氏(潘六奚氏)。匈奴右谷蠡王潘六奚后裔,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将领破六韩孔雀之子。有胆略,善骑射。孝明帝孝昌元年(525),起义失败,父被杀后,归附北魏大臣尔朱荣

  • 朵里不花

    元朝官员。又译朵列不花。蒙古族。字端甫。初任宿卫官,累官辽阳行省右丞、平章政事。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与平章阿儿浑沙分道镇压陈友谅之天完军。泛海南下,趋广东,驻军揭阳,收降徭

  • 胡邪尸逐侯鞮单于

    即“湖邪尸逐侯鞮单于”(2277页)。

  • 永宁直隶州

    行政区划名。清光绪年间改叙永厅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明为叙州府。清顺治(1644—1661)初,因明制,析永宁卫隶贵州威宁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卫为县。雍正五年(1727),厅地并入县,改

  • 奕蠡王

    匈奴官名。见“谷蠡王”(1100页)。

  • 孝庄文皇后

    1613—1687清初女政治家。蒙古族。名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天命十年(1625),嫁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封永福宫庄妃。

  • 湘山

    山名。又称君山、洞庭山、青草山。因山近湘水故名。在今湖南岳阳县西南。原在洞庭湖中,现与大陆相连。相传“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焉”(《山海经·中山经》),湖中有山,山上有石穴,尧女之所游处,故名君山。湖之

  • 完颜伟

    ?—174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完颜氏。雍正九年(1731),由内务府笔帖式,迁户部员外郎。十二年(1734),受命往江南学习河务。乾隆二年(1737),授浙江海防兵备道。四年,调江南河务道,转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