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干之歌
吐谷浑歌名。又作阿干歌。鼓吹大曲。“阿干”,鲜卑语,意为“兄”。西晋太康四年至十年(283—289),鲜卑首领吐谷浑与异母弟慕容廆(又作若洛廆)不睦,被迫率众西迁,慕容廆悔,追而不还,为寄托追思兄长之情,命乐士作此歌。岁暮穷思,常歌之。嗣后,子孙以此歌为鼓吹大曲。今已失传。
吐谷浑歌名。又作阿干歌。鼓吹大曲。“阿干”,鲜卑语,意为“兄”。西晋太康四年至十年(283—289),鲜卑首领吐谷浑与异母弟慕容廆(又作若洛廆)不睦,被迫率众西迁,慕容廆悔,追而不还,为寄托追思兄长之情,命乐士作此歌。岁暮穷思,常歌之。嗣后,子孙以此歌为鼓吹大曲。今已失传。
亦称契汗、唾契汗。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居罗川(今青海湖东),与罗川北之鲜卑乙弗部相近,风俗也同,其地多狼。早在南凉秃发乌孤继立前,即臣属于秃发鲜卑。南朝刘宋永初二年(西
?—1837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东布特哈莽鼐屯(今黑龙江讷河县)人,隶布特哈正黄旗。乾隆四十年(1775),以马甲驻京,授上驷院司辔长。五十六年(1791),从征廓尔喀,因功晋二等侍卫,寻
见“容美峒宣抚司”(1949页)。
即“丸都城”(129页)。
?—1696蒙古族。察合台后王穆罕默德汗姐妹。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统治南疆后被娶为妻。康熙三十四年(1695),阿帕克和卓死,为夺取继承权,立己子马赫迪,杀雅赫雅和卓。嗣因白山派教徒反对,
书名。军事史书。16卷。明高岱(字宗伯,湖北京山人,汉族)撰。是书所录皆朝廷军事用兵情事。其中第9卷《开设贵州》,第11卷《平两广蛮》,第13卷《剿清平苗》,第15卷《诛灭岑猛蛮寇》,第16卷《平湖贵
即“蒙古黄金史纲”(2343页)。
古碑。位于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西12公里江边乡一碗水村西侧。为通往勐野井盐矿和普洱县的旧驿道。碑系细砂石制,高97厘米,宽52厘米,碑文约563字,立于嘉庆十六年(1881)秋。字迹损坏颇大。碑
①契丹语音译,意为“酒樽”。辽代有以此命名者,如太祖时有皇弟撒剌。太祖之佐命功臣耶律斜涅赤字撒剌。
?—175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姓马佳氏。阿音布玄孙。康熙六十一年(1722),袭骑都尉世职。乾隆四年(1739),授盛京协领。历官广东、宁夏副都统。十九年(1754),率宁夏兵千人赴北路军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