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句骊

高句骊

古族名与古国名。省称句骊,《魏书》等作高句丽。公元560年北齐废帝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亦称高丽。为古貊族一支,有说即《周书·王会解》中之高夷。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以高句骊地因其名置县,归属玄菟郡。传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夫余王子朱蒙等逃至沸流水(今浑江),在今辽宁桓仁县境建国,号高句骊,故史又载其“出于夫余”。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移都今朝鲜平壤。初有今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上游一带,盛时东临日本海,西达辽河,北至今吉林省珲春县和松花江上游,南大体有朝鲜半岛汉江以北及辽东半岛地。内分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5部。初以消奴部为王,后由桂娄部取代。官有大对卢至古邹大加等12级、产金、银,有绸锦、细布和粮谷等,以“果下马”著于世。汉魏时,社会内已有“大家”、“下户”之分,“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运担米粮鱼盐供给之”。居依山谷。民好歌舞,喜奕、投壶、蹴鞠,有厚葬、服丧、祭天、杀牛观蹄卜吉凶等习俗。有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喜读儒家经典。无牢狱,初有罪“诸加”议处之,后规定:“叛者丛炬灼体,乃斩之,籍入其家。降、败、杀人及剽劫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与历代中原王朝交往密切。曾先后东并沃沮,北逼靺鞨南部部落臣属之,南与新罗、百济争战,西掠辽河东西居民,致使隋唐王朝多次对其用兵。唐总章元年(668),为唐将李绩所破,国亡。传28王,历705年。其民或被唐徙置江淮、山南等地,或奔新罗,或散奔突厥、靺鞨,留居故地者后多加入渤海。10世纪末,在新罗境内的后裔再度兴起,918年,在王建领导下建高丽国,935年并新罗,次年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地区。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原高句骊(高氏高丽)、新罗、百济等国居民,渐融合为高丽族。今朝鲜族为其后裔。

附:高句骊国迁都平壤前诸王世系

猜你喜欢

  • 文悌

    ?—1900清末官吏。字仲薛。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初以笔帖式历户部郎中、河南知府、御史。光绪二十四年(1898),反对变法维新,上疏诬劾康有为主西学、伸民权、兴党会、改制度等皆为盅惑人心之言,犯上

  • 辽城州都督府

    唐置政区名。治所在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乾封元年(666),唐再征高丽,总章元年(668)高丽国亡,唐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其为九都督府之一。后废。此前(贞观十九年,645),唐将李绩曾攻拔辽东城

  • 高德基

    1119—1172金朝大臣。字元履。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历仕熙宗、海陵、世宗三朝。熙宗皇统二年(1142),登进士第。六年,任尚书省令史。海陵为相,专愎自用,仅其

  • 潘老冒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张秀眉”(1180页)、“咸同起义”(1617页)。

  • 俺坠兔

    见“谔勒哲炳鸿台吉”(2129页)。

  • 纥升骨城

    古地名。高句骊国最早的都城。故址在今辽宁桓仁县东北30华里富尔江注入浑江处的五女山东坡山腰上。高句骊始祖朱蒙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建国称号,都于此。历40年,高句骊第二世王瑠璃王类利二十二年

  • 贞元

    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1153—1156年,凡4年。

  • 金文雅

    书名。金代诗文选辑。清庄仲方辑。16卷。自金人《拙轩集》、《滏水集》、《滹南遗老集》、《归潜志》等文集及《金史》、《三朝北盟会编》等文书辑出。其中赋1卷、诗2卷、各体长短文13卷。另附书目及作者考。庄

  • 安南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大四年(1311),迭哥儿不花受封。

  • 马纳思河

    西域古河名。见《元史·耶律希亮传》。清《西域图志》作玛纳斯郭勒,《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玛纳斯河,《水道提纲》作马那思河。准噶尔语音译,“玛纳”意为“巡逻”,“斯”意为“人”。以“滨河有巡逻者”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