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北方和东北古族名。一作秽、;有说《诗经·大雅·韩奕》“其追其貊”之“”,即。是“貊”的单称(一说与貊是两个族称,周初至春秋初才混合为一族)。有人认为,“”,意为“水多之貌”,古音读“Sei”,在高句丽语中是“东方”的意思,因春秋时受戎狄逼迫向东迁徙,把东方看作追求光明的唯一出路,迁到清漳河时遂以“”为族称。在先秦文献中,“”出现多于“”。所在众说不一,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山西东部清漳河流域至今河北沧州市一带,古有水与邑,应是其春秋时期的聚居地。战国时往东北迁徙,与周初迁来的同种错居杂处,大体散居在今松嫩平原、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以及朝鲜半岛江原道地区。《后汉书》等《夫余传》记载的“地”或“貊之地”,指今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中心的松嫩平原地区;《传》中的,分布在今朝鲜半岛东部元山至江陵的江原道一带;《新唐书·渤海传》中的“貊故地”,主要指今兴凯湖以南至图们江流域地。早期以渔猎为生,后逐渐有了农业生产。迁居东北地区后,特别是居松嫩平原地区者,以农牧业为主;居其他地区者,渔猎生产仍占重要地位。汉魏史书有传的人,后人又称之为“东”,虽尚有渔猎生产,但自汉元朔元年(前128)其首领南闾率众至辽东郡内属后,社会有迅速发展,已知种麻,养蚕桑,作绵衣;产名弓“檀弓”,出“果下马”;山川各部有界,不得任意跨越;官有侯、邑君、三老;有法禁,“杀人者偿死”,侵犯他人邑落者辄“责生口牛马”;其俗同姓不婚,有病死者弃旧宅造新居,常在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战国末及其后出现的夫余、高句骊、沃沮等族,是其后裔。汉魏以后,除少数融合入汉族外,大多加入高句骊族。

猜你喜欢

  • 乌也儿

    见“吾也而”(1046页)。

  • 耶律明隐

    见“耶律刘哥”(1311页)。

  • 满四

    见“满俊”(2387页)。

  • 藏语音译,又作“本”,意为“官”。清松筠《西招图略》载:“藏之领兵官曰琫”。清廷于西藏设藏族兵3000,由琫统领,每25兵设定琫1人,5定琫设甲琫1人,2甲琫设如琫1人,2如琫设戴琫1人。共设四品(不

  • 丰镇农民反清起义

    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丰镇地区农民的起义。1911年12月初,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治今内蒙古丰镇县)地区农民在山西革命党人起义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由张占魁、武万义、马有才等率领下,在丰镇东北隆盛庄附近宣

  • 青迎结牟

    回鹘公主。宋代青唐主董毡子蔺逋叱妻。元符二年(1099),宋取河湟,据青唐(今青海西宁),与契丹公主※锡令结牟、西夏公主※金山率属下大小首领降宋。后,青唐主瞎征逃离青唐,又与两公主共迎唃厮啰疏族溪巴温

  • 交河道行军大总管

    官名。唐伐高昌之行军建置。高昌国王麹文泰附西突厥,阻绝西域与内地交通。贞观十三年(639)十二月,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薛万均、铁勒将领契苾何力副之,合兵15万西征。十四年(640),灭高

  • 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

    参见“太和公主”(274页)。

  • 强汪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氐豪。苻生(355—357年在位)时任特进、光禄大夫。史称其“才识明达,令行禁止”。前秦寿光三年(357)六月,随苻法等率壮士数百人潜入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云龙门(宫城正南门

  • 蒙文大同报

    内蒙古地区最早的蒙、汉文对照刊物。由巴达尔呼发起,特克新加布任编辑。于1912年11月1日创刊,石印,大32开,半月刊,正蒙书局印刷。刊名取“五族大同”之义。内容有命令、法规、评论、专载、国内外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