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孟子

孟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生卒】:约前390—前305

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序《诗》《书》,言礼义,阐述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亚圣”。著有《孟子》七篇。一说该书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而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生卒】:约前390—前305

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序《诗》《书》,言礼义,阐述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亚圣”。著有《孟子》七篇。一说该书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而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猜你喜欢

  • 戴三锡

    【生卒】:?——1829原籍江苏丹徒(今镇江),后改籍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乾隆末年进士。任职四川二十余年,自知县至总督兼署成都将军。兴复全省书院;增设义学三千余所;广兴渠堰水利以备旱涝。后署工部侍郎

  • 张昇

    【生卒】:1261—1341【介绍】:元永平路人,字伯高。力学工文辞。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知汝宁府,治行为诸郡最。除绍兴路总管,谨于绳吏,果于去民瘼。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卒谥

  • 徐元文

    【生卒】:1634—1691【介绍】:清江南昆山人,字公肃,号立斋。徐乾学弟。顺治十六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康熙间历官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掌院学士、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以乾学子侄在籍招权

  • 乌黎

    【生卒】:?—前115【介绍】:西汉时匈奴人。以匈奴右王与浑邪王同降汉。武帝元狩三年,封诃綦侯。卒谥康。

  • 黄鸿

    【介绍】:明杭州府钱塘人,字鸿耀。工词,有《广寒集》。

  • 王嫱

    【介绍】:见王昭君。

  • 喻偘

    【介绍】:宋婺州义乌人,初名宏,字伯经,号芦隐。喻良能从子。受经于陈亮。宁宗庆元五年进士。授宣城尉。尝护送军粮,奋不顾难。历迁朝奉郎、签书镇南节度判官,请祠归。有《随见类录》、《芦隐类稿》。

  • 唐甄

    【生卒】:1630—1704【介绍】:清四川达县人,本名大陶,字铸万,别号圃亭。顺治十四年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因与上司不合罢官,流寓苏州,一度经商,尽丧其资,乃设馆授徒。萧然四壁,炊烟尝绝,而著

  • 钱埙

    【介绍】:宋明州鄞县人,字深云。读书尚节概,不事侈靡。晚别筑一室,植松竹以自况。日与同里高友文谈论经史,乡人敬慕之。

  • 盛锦

    【介绍】:清江苏吴县人,字廷坚,号青嵝。诸生。诗沉雄顿挫。客京师,以厌其冗杂南归。沈德潜归里后,引为同调。有《青嵝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