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恽

王恽

【生卒】:1227—1304

【介绍】: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生卒】:?——1304

字仲谋,卫州汲县(今河南汲县)人。好学善属文,与王博文王旭齐名。中统元年(1260)先为姚枢所征,旋即选到京师,为中书省详定官。至元五年(1268)为监察御史,论列共一百五十余章。后在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任提刑按察副使。二十九年任翰林学士。成宗时,献《守成事鉴》十五篇,又参与纂修《世祖实录》。卒。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著作有《相鉴》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承华事略》、《中堂事记》、《乌台笔补》、《玉堂嘉话》,并杂著诗文,合为一百卷。


【生卒】:1227—1304

【介绍】: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生卒】:?——1304

字仲谋,卫州汲县(今河南汲县)人。好学善属文,与王博文王旭齐名。中统元年(1260)先为姚枢所征,旋即选到京师,为中书省详定官。至元五年(1268)为监察御史,论列共一百五十余章。后在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任提刑按察副使。二十九年任翰林学士。成宗时,献《守成事鉴》十五篇,又参与纂修《世祖实录》。卒。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著作有《相鉴》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承华事略》、《中堂事记》、《乌台笔补》、《玉堂嘉话》,并杂著诗文,合为一百卷。


【生卒】:1227—1304

【介绍】: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猜你喜欢

  • 石弘

    【生卒】:?-335字大雅,石勒子。石勒称赵王,立为世子,镇邺城。晋成帝咸和五年(329),石勒称帝,立为太子。咸和八年,嗣立后赵主,受石季龙挟持,大权旁落。咸和九年,被石季龙所废,翌年被杀。(,参见

  • 杨宝彝

    【生卒】:1816—1871【介绍】:清浙江归安人,字性甫,号抱山。诸生。有《抱山草堂诗存》。

  • 啜剌真

    【介绍】:唐突厥首领。武周长寿中为司仆卿同正,封榆林伯。

  • 高叡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明经及第。拜刺史守赵州,城破,被吐蕃默啜部俘虏,遂为所杀。(187上/4877,参见《新唐书》)

  • 王浚

    【生卒】:?—314【介绍】:西晋太原晋阳人,字彭祖。王沈子。初拜驸马都尉。惠帝元康初,出补河内太守,镇许昌。永康元年,承贾后旨,杀愍怀太子。寻迁青州刺史,都督幽州诸军事。时朝政昏乱,浚为自安计,乃结

  • 王成

    【介绍】:东汉人。李固门生。桓帝时固被诬死,成匿固子燮,入徐州,令变名姓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暗中往来。燮从受学,后遇赦还乡。成卒,燮以礼葬之。

  • 陶籍

    【介绍】:南朝齐丹阳秣陵人,字文海。或传为陶弘景子。仕为馀杭令。政化如神,善于摘伏。好学有才气,为诗类谢灵运。

  • 杜知耕

    【介绍】:清河南柘城人,字端甫,号伯瞿。精算学。有《几何论约》、《数学钥图注》等。梅文鼎谓其九章颇中肯綮。

  • 陈荣

    【生卒】:?—1864【介绍】:清广东肇庆人,三合会首领。咸丰四年起事于高要,下肇庆。移兵入赣。六年初,合石达开部占吉水,加入太平军,任指挥,随石部远征。十年脱离石达开,归江西,合李世贤部,转战浙江、

  • 赵楠

    字才美,高平(今属山西)人。登进士第,累迁刑部郎中。天兴元年(1232)仆散纳坦出子忙押门降元,楠奉命审察此案,尊重事实,纳坦出以无罪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