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裴行俭

裴行俭

【生卒】:619-682

绛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幼以门荫补弘文生,贞观中举明经,并从苏定方学兵法。仪凤四年奉诏册送波斯王返国,行程万里,途中擒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降李遮匐,将吏于碎叶城勒石以纪其功。调露元年,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四十八万大军平突厥之乱,以勋封闻喜县公。曾主选举十余年,知人善任。精通草书,不择笔墨。撰有《草字杂体》、《选谱》诸书。(,参见《新唐书》)


【生卒】:619—682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守约。裴仁基子。以父荫补弘文生。通阴阳、历术,工草隶书。太宗贞观中,举明经第。为长安令。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行俭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秘议,语泄,左除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累擢安西都护。后为吏部侍郎,典选有知人之明。仪凤二年,为安抚大食使,以送波斯王子回国为名,袭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调露元年,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突厥阿史德温傅。纵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执温傅来降,许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斩伏念、温傅于市,行俭遂称疾不出。卒谥献。有《选谱》、《草字杂体》及集。


【生卒】:619—682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守约。裴仁基子。以父荫补弘文生。通阴阳、历术,工草隶书。太宗贞观中,举明经第。为长安令。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行俭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秘议,语泄,左除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累擢安西都护。后为吏部侍郎,典选有知人之明。仪凤二年,为安抚大食使,以送波斯王子回国为名,袭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调露元年,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突厥阿史德温傅。纵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执温傅来降,许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斩伏念、温傅于市,行俭遂称疾不出。卒谥献。有《选谱》、《草字杂体》及集。


猜你喜欢

  • 曹毓瑛

    【生卒】:?——1866字琢如。江苏江阴人。道光拔贡,授兵部七品小京官。历官军机章京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咸丰十年(1860)上疏论江、浙军事,主张数路齐出,镇压太平军。端华、肃顺专权之时,

  • 郑弘

    【介绍】:西汉泰山刚人,字穉卿。郑昌弟。好学明经,通法律政事。为南阳太守,有治迹。迁淮阳相,入为右扶风。元帝永光二年为御史大夫。建昭二年,因被石显控告与京房诽谤政治,坐罪,免为庶人。

  • 高谅

    【生卒】:485-525字修贤,颢弟。博闻强记,居丧守礼。孝文帝时,选为京兆王愉府属。迁国子博士。明帝正光中,为徐州行台,至彭城刺史,元法僧南降,谅不从,被杀。(,参见《北史》)

  • 高审行

    【介绍】:唐渤海蓨人。高士廉子。高宗咸亨、上元间,任尚书右丞。永隆元年,为户部侍郎。侄高政坐太子李贤党,诏命交其父训责。审行与兄高真行私杀政。高宗不悦,贬为渝州刺史。

  • 田角

    【介绍】:秦末齐人。齐王田假相。田荣引兵逐假,假亡楚,角亡赵。后秦章邯攻楚项梁,楚求救于齐田荣。田荣必欲楚杀田假、赵杀田角乃出兵,楚、赵不听,兵不出,项梁被杀。

  • 黄宗昌

    【介绍】:明山东即墨人,字长倩。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初为御史,首请斥于熹宗将逝时矫旨加衔进秩的“伪官”六十一人,帝以列名太多,不听。又劾周延儒、温体仁,不纳。后体仁、延儒入阁,宗昌降级归。十五年,清兵围

  • 国柱

    【生卒】:?—1767【介绍】:清满洲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乾隆间以前锋侍卫,从攻大金川、准噶尔及南疆叶尔羌、喀什噶尔。后官楚雄镇总兵,从攻缅甸,死于军中。

  • 孙逢吉

    【介绍】:明山西浑源州人,字余庆。正统间举人,授延长知县,擢御史。所至以风力称,累迁陕西布政使。

  • 沈文阿

    【生卒】:503—563【介绍】:南朝陈吴兴武康人,字国卫。沈峻子。少习父业,治《三礼》、《三传》。梁时,察孝廉,累迁国子助教、五经博士。萧纲(简文帝)在东宫,引为学士,使撮异闻,助撰《长春义记》。侯

  • 李栗

    雁门(郡治今山西代县)人。祖父事什翼犍。栗敏捷有将略才。随道武帝奔贺兰部的二十一人中,唯栗非其亲族。积战功为左军将军。在帝前咳唾任情,舒放简慢。天兴三年被杀。群官由此见帝尽卑谦之礼。(,参见《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