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全唐诗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奉旨编纂,故又称《御定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清圣祖命江宁织造曹寅在扬州开局修纂,至次年十月书成奏上。预修者为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全书九百卷,共收诗49403首,句1555则,作者2576人(据日本平冈武夫统计,作者不包括仙神鬼怪类)。编次首为帝王后妃,次为郊庙歌诗与乐府,再次为历朝诗人,略以世次为序,其后又分列名媛僧道、仙神鬼怪、谐谑谣谚等。诗人名下皆列小传,录诗多经校雠,录出异文,互见诗亦有所注明,但各诗大多无出处。据今人研究,此书材料来源,主要有二:一为明末胡震亨辑《唐音统签》,一为清初季振宜辑《唐诗》。编校诸臣据此二书加工编纂,大体以季书为底本,曾援据善本唐集参校,并据胡书补录遗诗。晚唐五代部分及名媛以下诸类诗,取胡书独多。同时,删去二书中误收之六朝人诗,删去胡书中章咒偈颂二十八卷,又据新见的《唐百家诗选》、《古今岁时杂咏》、《分门纂类唐歌诗》等补录遗诗,划一各集体例,如校记全部改作“一作某”,不说明依据。本书将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网罗宏富,规模大备,足以体现唐一代诗歌繁荣盛况,故成书以后,广受学界欢迎,对清中叶以后的唐诗研究影响巨大。但因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亦较多。举其大端有:一、缺收较多。当时已用之书,仍有漏收之作。后出文献所存唐诗而为其未收者,可达八千首。二、误收严重。误收六朝及宋元明人诗,约近千首。三、互见诗未加甄别。全书因体例或失审而互收重出之诗,多达六千首。四、不注出处,难以征信。五、校勘粗疏,录文讹夺误脱较多。六、编次失当。既以人列目,又颇以诗体或内容编录。七、小传简陋,不唯材料单薄,且多传讹误植,甚或二人合为一人,一人误列二名。凡此之类,读者尤应审慎。书成次年,即在扬州刻成,凡120册,分十函。后有江宁重刻本、广州巾箱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本,并为三十二卷。通行本有中华书局1960年校排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扬州诗局本。补遗之著,有日本市河世宁《全唐诗逸》和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辑《全唐诗外编》,后者由陈尚君校订后,增入其所辑《全唐诗续拾》,易名为《全唐诗补编》,均由中华书局出版。

总集。一名《御定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纂。九百卷。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玄烨因前人所编唐诗总集“多脱漏,未成一代巨观”(《序》),下诏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位江浙两省在籍翰林参校,曹寅负责刊刻事宜。编者以明胡震亨编《唐音统签》、清季振宜编《唐诗》为基础,用内府所有唐人诗集参校;又采集残碑断碣、稗史杂书,网罗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和散佚者,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编成。全书共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其编次,不用《唐音统签》分初、盛、中、晚的分法,而大体依《唐诗》的体例,首列帝王后妃,其次为乐府、乐章,再次为历朝其他男性作者,按时代先后排列,每位作者下均附小传,诗中注明校文,时代无考和佚名置于其他作者之后,然后是联句、句、名媛、僧道、仙鬼、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等和补遗,最后是词。收罗唐五代诗作者和作品之全面、系统、广泛和众多,达到当时最高水平,不但能够反映唐五代诗的全貌,而且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有很大参考价值。编者在吸取《唐音统签》和《唐诗》编辑经验的同时,又对其某些不当之处有所修正,如删去《唐音统签》篇末所收咒、偈颂共二十八卷,刊正《唐诗》误收元朝人诗,使全书质量有所提高。由于编辑时间仓促,人力有限,不可避免有讹舛疏漏之处,如误收漏收、作家作品重出、小传小注错误、编次不尽恰当等,但成就、贡献自可辉光千古。此书最早由曹寅主持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初刻于扬州,为扬州诗局本,共一百二十册。其后有江宁重刻本和广州巾箱本。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据原刻石印,归并为三十二卷。一九六〇年,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局刻本校点刊行,后附《知不足斋丛书》收录的《全唐诗逸》,对全书的某些明显错误有所改正,书后附作者索引,是较为完备的刊本。一九八六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扬州诗局本影印刊行。《全唐诗》刊行后,补辑、研究著作颇多。乾隆年间,日本上毛河世宁即有《全唐诗逸》问世。今有王重民《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合为《全唐诗补编》。

猜你喜欢

  • 明瓒

    【介绍】:唐禅僧。开元间至嵩山,师从普寂。后至南岳,李泌在南岳,尝与游。天宝间为执役僧。时称懒瓒和尚、懒残和尚。卒谥大明禅师。《宋高僧传》、《祖堂集》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存其诗3首。

  • 羡金吾

    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以种田为业,至长安,见执金吾排场极盛,甚为羡慕,有“仕宦当作执金吾”之叹。事见《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后用为羡慕荣华之典。王翰《饮马长城窟行》:“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

  • 王吉

    ①西汉人。宣帝时为博士谏大夫,因上疏言事,不称宣帝之意,谢病归乡。见《汉书·王吉传》。后用为咏罢官家居之典。李华《杂诗六首》之一:“王吉归乡里,甘心长闭关。”参见“王阳”。②东汉明帝的侍卫武士,善射。

  •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介绍】:岑参作。开元二十八年(740)冬,王昌龄被谪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县丞,岑参于长安为其设酒饯行,因作此诗。始写酒会的惆怅气氛和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中插二人抱被同宿的友谊,结以江南美景,

  • 崔元范

    【生卒】:?—853?【介绍】:大中年间佐李讷浙东幕府。入为监察御史。《全唐诗》存诗1首。

  • 这边

    这里,此处。齐己《道林寓居》:“青嶂这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 灵怪集

    传奇集。唐张荐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为二卷。原书失传,《太平广记》引佚文十余条,《类说》卷二八收节文五条,然而多有疑问。如《陈阿登》条又见《搜神后记》和《幽明录》;《张不疑》、《曹唐》、《

  • 张南史

    【介绍】:字季直,行二,幽州(今北京)人。天宝末试左卫仓曹参军。至德元载(756)避地苏州,后闲居扬州。大历中移居宣州。南史精棋艺,后苦节学文,遂入诗境。《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补编》补1首又2句

  • 侯道华

    【生卒】:818—851【介绍】:唐代诗人。陕州芮城(今属山西)人。宣宗时永乐县中条山阳道静院道士。生而愚默,居道院事劳役,为众道士所轻贱。大中五年(851),服文宗时道士邓太玄所炼丹药,遗诗一首而卒

  • 穰穰

    丰熟貌。张祜《忧旱吟》:“嘉禾穟为实,灌注期穰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