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玄奘

玄奘

【生卒】:600—664

【介绍】:

唐代高僧、翻译家。俗姓陈,名袆。通称“三藏法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乡)人。出身儒学世家,备通儒家经典。十三岁出家,游历各地,遍访名师,学习佛教经典。深感各师所说不一,经典译本不全,决心西行求法,以释所惑。太宗贞观元年(627)从长安西行,历尽艰辛,游学南亚各地,访谒名师,探索佛典和婆罗门经典。十四年(640)在印度那烂陀寺主持讲座,蜚声南亚。次年春动身回国,十九年(645)抵达长安,受到太宗召见。玄奘西行往返十九年,旅程五万里,到达一百三十八“国”,带回佛教经典六百五十七部。回国后,他组织译场,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从事译经工作,专精夙夜,不堕寸阴,直到逝世前一个月才辍笔。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万字。玄奘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身体力行,译文力求切合原作,而又通俗易懂,风格精严凝重,颇具特色。又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西行取经游学所见所闻,涉及这些国家的幅员大小、都城规模、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艺术、语言、文学、货币、国王、宗教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的印度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文笔简洁生动,骈散兼行,流畅而雅致,在初唐散文中可称上乘之作。有季羡林等的校注本。其所译经典保存于《大藏经》中。其著作《会宗论》、《制恶见论》、《三身论》等,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原作已佚,今仅存《三类境》、《真唯识量》、《论五种不翻》。《全唐文》存文一卷又九篇。事迹见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卷四、《旧唐书》本传,参杨廷福《玄奘年谱》。

【生卒】:602~664

【介绍】:

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苦研佛法。感于各师说法不一,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至印度,从戒贤学习,被推为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通三藏十德之一,仅次于戒贤。后游学南北印度,声誉日隆。贞观十九年归,主持翻译佛经,并将《老子》及《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并著有《大唐西域记》,记述其西行见闻。乃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唯识宗)开山鼻祖。《续高僧传》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5首。

猜你喜欢

  • 西旅

    我国古代西方少数民族所建的国名。后亦泛指少数民族。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目无先零,气射西旅。”

  • 杜诗详注集成

    清张甄陶撰。凡四十四卷,共收诗1449首,依编年排列。该书系以仇兆鳌《杜诗详注》为原本增删而成,又增录李光地、何焯二人及其他诸家之评论,以便参读,亦时附己见,于诸家评论多所辨正和阐发。是书未曾刊刻,系

  • 土门

    关隘名。即井陉关。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是太行山区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为“太行八陉”之一。杜甫《垂老别》:“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 狄梁公

    【介绍】:见狄仁杰。

  • 韦权舆

    【介绍】:一作瓘舆,字仲堪,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玄宗天宝间任青阳令,曾与李白、高霁共作联句诗。《全唐诗》存联句诗1首。

  • 骆宾王文集

    骆宾王撰。十卷,计赋颂一卷,诗四卷,文五卷,前有郗云卿序。今存宋刻本(卷六至十配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明刻本多种。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秦恩复校刻本,附顾广圻“考异”一卷,此本又有道光刻本,宣统三

  • 弃杖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后因以“弃杖”比喻绝处逢生。张说《喜度岭》:“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 宿胡氏溪亭

    【介绍】:项斯作。诗记溪亭夜宿所见所感,措语平易,寄意深婉。首联赞扬宿处水多无热之妙。中二联描绘夜宿情景。尾联抒怀,怊怅寂寥,归于落寞。

  • 他时

    ①将来;以后的某时。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九六:“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恩求赦放还家。”②往时;过去的某时,杜甫《九日五首》之四:“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 叶雨空江月,萤飞白露洲

    【介绍】:杨凌《润州水楼》诗句。雨,落下。二句写登润州(今江苏镇江)水楼眺望时所见江洲景象。以动写静,更增添了秋夜的空寂凄清气氛,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客旅之愁。以景传情,情景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