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玄奘

玄奘

【生卒】:600—664

【介绍】:

唐代高僧、翻译家。俗姓陈,名袆。通称“三藏法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乡)人。出身儒学世家,备通儒家经典。十三岁出家,游历各地,遍访名师,学习佛教经典。深感各师所说不一,经典译本不全,决心西行求法,以释所惑。太宗贞观元年(627)从长安西行,历尽艰辛,游学南亚各地,访谒名师,探索佛典和婆罗门经典。十四年(640)在印度那烂陀寺主持讲座,蜚声南亚。次年春动身回国,十九年(645)抵达长安,受到太宗召见。玄奘西行往返十九年,旅程五万里,到达一百三十八“国”,带回佛教经典六百五十七部。回国后,他组织译场,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从事译经工作,专精夙夜,不堕寸阴,直到逝世前一个月才辍笔。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万字。玄奘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身体力行,译文力求切合原作,而又通俗易懂,风格精严凝重,颇具特色。又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西行取经游学所见所闻,涉及这些国家的幅员大小、都城规模、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艺术、语言、文学、货币、国王、宗教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的印度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文笔简洁生动,骈散兼行,流畅而雅致,在初唐散文中可称上乘之作。有季羡林等的校注本。其所译经典保存于《大藏经》中。其著作《会宗论》、《制恶见论》、《三身论》等,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原作已佚,今仅存《三类境》、《真唯识量》、《论五种不翻》。《全唐文》存文一卷又九篇。事迹见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卷四、《旧唐书》本传,参杨廷福《玄奘年谱》。

【生卒】:602~664

【介绍】:

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苦研佛法。感于各师说法不一,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至印度,从戒贤学习,被推为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通三藏十德之一,仅次于戒贤。后游学南北印度,声誉日隆。贞观十九年归,主持翻译佛经,并将《老子》及《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并著有《大唐西域记》,记述其西行见闻。乃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唯识宗)开山鼻祖。《续高僧传》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5首。

猜你喜欢

  • 任华

    【介绍】:唐代文学家。郡望乐安(治今山东高青),曾居绵州涪城。生卒年不详。行五。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积年隐居涪城,常自称“野人”、“逸人”。历仕太常故吏、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大历八、九年(773

  •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

    【介绍】: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夜遇微之于峡中停舟夷陵三宿而别言不尽者以诗终之因赋七言十七韵以赠且欲记所遇之地与相见之时为他年会话张本也》诗句。诗写于元和十四年(819)作

  • 独孤寔

    【介绍】:见独孤实。

  •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介绍】:杜荀鹤《送友游吴越》诗腹联。诗写想象中吴越风景、民俗。江南水乡,商业繁荣,桥边夜市灯火通明;民多信佛,寺外河道上停满了礼佛人的船只。对仗工整,意味深长。

  • 剡溪雪

    指朋友相访或书信往来。吴融《山居喜友人相访》:“秋雨空山夜,非君不此来。高于剡溪雪,一棹到门回。”参见“山阴乘兴”。

  • 旁求

    四处搜求。聂夷中《燕台二首》之一:“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 柳营

    即细柳营。后用作咏军营之典。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参见“细柳营”。

  • 羊侃

    南朝梁人,字祖忻。能文善武,曾在马上舞新造两刃稍,左右击刺,特尽其妙。性豪侈,蓄妓中舞人张净婉腰围一尺六,时谓能掌中舞。见《梁书·羊侃传》。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之九:“羊侃多应自古豪,解盘金稍置纤腰

  • 隔河

    见“隔星河”。

  • 桐柏观

    道观名。故址在今浙江省天台县西。相传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周朴《桐柏观》即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