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长恨歌

长恨歌

【介绍】:

白居易作。元和元年(806)冬,作者刚到盩厔(今陕西周至)任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论今,谈及唐玄宗杨贵妃悲欢离合故事,不胜感叹。根据王质夫提议,作者写成此诗,陈鸿作了《长恨歌传》,诗、传相得益彰。此诗为七言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抒情成份很浓。诗从玄宗重色、杨贵妃承恩受宠写起,至安史乱起,玄宗荒淫误国,贵妃缢死马嵬坡。作者对玄宗、贵妃纵欲行乐是揭露与批判的。然再写贵妃死后,玄宗对她的无时无刻的苦苦思念以及贵妃死后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生动感人,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则充满了同情。关于此诗主题思想至今争论不止,或曰重在讽谕,惩戒君主勿为尤物所惑;或认为重在歌颂和同情李杨忠于爱情又遭生离死别的悲剧。“长恨”是此诗落脚点,是全诗中心。叙事波澜起伏,故事由实入虚,因果明确,过渡自然无痕。构思精巧独特,语言华美,音韵铿锵,人物塑造鲜明生动,诚为千古绝唱,代表了白居易诗歌创作最高艺术成就。白居易生前即由此诗获得声誉,被称为“长恨歌主”,自夸“一篇长恨有风情”。明代何良俊谓为“古今长歌第一”(《四友斋丛说》卷二五)。清代赵翼则云:“香山诗名最著,及身已风行海内,李谪仙后一人而已……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又有《琵琶行》一首助之,此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卷四)。此诗对后世小说戏剧提供了极好的题材。关汉卿《唐明皇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屠隆《彩毫记》、洪昇《长生殿》等均由此诗衍化而成。

猜你喜欢

  • 玉京

    ①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②指京都。孟郊《长安旅情》:“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 写新诗寄微之偶题卷后

    【介绍】:白居易作于宝历二年(826)苏州刺史任上。微之,即元稹。这是一首题诗诗,也是自题诗。白诗流传之广在唐代颇为典型,白居易自道:“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

  • 织女襄

    《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本谓天上的织女每天能织七段锦缎。后因以“织女襄”喻指华美的诗赋文章。韩愈《调张籍》:“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 马超勋

    马超,汉末扶风茂陵人,字孟起。马超初仕汉朝,为偏将军,后依附汉中张鲁,再投降蜀汉,官至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见《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后用以指投降的军将。戎昱《闻颜尚书陷贼中》:“能持苏武节

  • 新安吏

    【介绍】:杜甫作。题下原注:“收京后作。虽收两京,贼犹充斥。”乾元二年(759)三月,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兵败相州(又称邺城,今河南安阳)。朝廷为扭转战局,加强战备,于是到处征兵抓丁,新安

  • 五马渡江

    西晋惠帝太安年间,京城有童谣曰:“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后中原大乱,晋宗室司马氏多沦亡,唯琅玡、汝南、西阳、南顿、彭城五王渡江至建邺,琅玡王在此称帝,建立东晋王朝,是为晋元帝。见《晋书·五行志中》

  • 挂瓢

    传说尧时隐士许由巢居穴处,就山而食,就河而饮。人见其以手捧水,赠之一瓢,由饮毕即挂于树,后又因风吹瓢作响,许由认为烦扰,又弃去。见汉蔡邕《琴操》。后因以“挂瓢”为咏山野隐士之典。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

  • 消得

    ①值得。孙元晏《甘宁斫营》:“百口宝刀千匹绢,也应消得与甘宁。”②消受,享用。齐己《静坐》:“也应长日月,消得个身心。”③抵得上,禁得住。高骈《依韵奉酬李迪》:“而今共饮醇滋味,消得揶揄势力疏。”④需

  • 木瓜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后用“木瓜”比喻相互馈赠、酬答。张九龄《叙怀二首》之二:“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贾岛《投张太祝》:“欲买双琼瑶,惭无一木瓜。”

  • 买臣还乡

    指朱买臣拜会稽太守,荣归故里之事。亦泛指富贵还乡。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