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末诗人,曾举进士。工诗,颇为时人称赏。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者。《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介绍】:韦庄作。诗以华辞丽句,渲染描绘了贵族深宅大院的豪华奢侈,讽刺了贵族子弟耽于享乐,沉溺声色狗马之中的空虚无聊,流露出诗人对统治集团腐朽奢靡的谴责和对晚唐现实的批判精神。
郭以格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25万字。本书从四万多首《全唐诗》中引用常用成语二百余个,引用唐诗近千首(段),涉及诗人五百余人。全书在体例上颇有特色。首先,在征引成语例证后,指出其出处
孔子弟子子夏曾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南朝宋何尚之立学聚生徒,四海学子慕道来游,王球赞其“西河之风不坠”。后以“西河风味”喻指良好的教学风尚。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南纪改波澜,西河共
①悲泣声。僧鸾《赠李粲秀才》:“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②低吟声。李贺《伤心行》:“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③鸟虫低鸣声。齐己《蝉八韵》:“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④乐声凝滞悲切。元稹《
①茂盛貌。严识玄《班倢伃》:“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②谓建筑物重叠深邃貌。高适《宴韦司户山亭院》:“高馆何沉沉,飒然凉风起。”③深沉浓重貌。姚合《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入户风泉声沥沥,当轩云岫影
见“五度溪”。
《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后以“大炉”指天地。亦指人世。杜甫《遣怀》:“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东汉光武帝西征隗嚣,诸将多以王师远入险阻,犹豫未决。马援认为隗嚣军队上下有土崩瓦解之势,大军正好乘势而进,并用粟米做成山峦模型,为光武帝讲述作战的方略。见《后汉书·马援传》。后因以“聚米”指谋划战略。
唐白居易作。本文作于元和十二年(817)春,作者时为江州司马。通过对庐山草堂的记叙,抒写贬官江州以后的抑郁不平感情。首段叙草堂地址、建堂时间和原因。次段记草堂的结构和陈设。三段细致描绘草堂周围四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