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
隋、唐时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总称。“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魏晋以降,已陆续设立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集书省、秘书省、中侍中省等衙门。隋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五省,唐增设殿中省。其中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职权最重,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互相牵制,由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议国政。宋代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权归中书省。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职权归于中书省。明代废中书省,三省之名遂消亡。“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户(民)、礼、兵、刑(都官)、工等六部,由汉朝六曹转化而来。西汉曾分尚书四人为四曹,后增至五曹,到东汉光武帝时又增至六曹,分理各项政务。魏晋以后,曹渐变为部。隋,唐两代,以六部比附《周礼》的天、地、春、夏、秋、冬六官,隶于尚书省。至此,秦汉九卿之政务职能由六部取代,九卿之事务职能仍归各寺、监执掌。元代六部改隶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六部直隶皇帝。清末逐渐增置新部,六部之名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