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子
南宋发行的纸币。高宗后期,临安(今浙江杭州)富商先曾印造纸币“便钱会子”。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朝廷在临安置行在会子务,以铜钱为币值本位,面额有一贯、二贯、三贯及二百、三百、五百六种,行于东南诸路。因称行在会子或东南会子。至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始回收旧会子而改印新会子,并规定三年为一界,每界定额印造一千万贯,逐界造新易旧。行至宁宗开禧(公元1205年—1207年)中,已有十八界。发行日滥,会子贬值。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遂规定十七、十八两界会子不再立限,永久行使。此外,又有银会子、金银会子、湖广会子、小会子等,为地方性纸币。又宋代也称某些单据及兑换券为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