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北、南面官制

北、南面官制

辽代中央设置的两套官制系统。辽建国后,为适应北方游牧族和南方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汉人、渤海人的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自太宗继位后,在中央统治机构中正式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实行“国制”,即契丹原有官制,掌北方游牧民族宫帐、部族、属国之军政事务。因其衙署(牙帐)设在皇帝宫帐北面(即左面)而得名。其设官有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五个系统。另有某宫提辖司和某宫群牧司等机构。为辽国统治权力的重心所在,均由契丹贵族主持,而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南面官则是在契丹封建化过程中,杂采唐宋之制而逐渐设置的。其设官主要有南面朝官、南面宫官、汉人行宫都部署院及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等四个系统,统掌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政。以其衙署设于皇帝宫帐南面 (即右面)而得名。主要任用汉人,而杂以契丹贵族。因北面官操纵辽朝军国大政,故南面官多职简权轻,或有其名而无其实。但北、南面官的设置对当时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仍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 王聪儿、姚之富起义

    清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年间湖北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姚之富领导的起义。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宜都(今湖北枝江)白莲教首聂杰人、张正谟等以“官逼民反”为号召,首义于荆州(今属湖北)地区。

  • 伊阙之战

    战国时秦战败韩、魏联军的战役。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韩将公孙喜率军和魏军联合抗秦,秦左更(第十二级爵位)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拔五城

  • 开宝和议

    宋初与辽朝的和议。宋朝建立后,为顺利统一全国。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南征北御的策略。对辽在北部边境的武装挑衅采取敌来御之,敌去勿追的策略,以集中力量统一南方。辽内部经多年纷争变乱,也正忙于进行改革整

  • 庚款

    见“庚子赔款”。

  • 壬午内禅

    南宋高宗赵构传位孝宗赵昚的历史事件。维扬之变后,赵构惶恐失据,沉湎酒色,丧失生育能力。幼子赵旉又夭亡,遂无后嗣。臣僚屡请早立太子。乃选太祖后裔赵伯琮,赐名瑷;赵伯玖,赐名璩,同育于宫中。绍兴五年(公元

  • 大贺氏联盟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契丹首领大贺氏摩会在唐朝支持下,当选为八部部落联盟长,大贺氏联盟正式形成。至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其最后一个联盟长邵固被杀,大贺氏联盟结束,前后共延续一百余年。在此期间

  • 乌龙会

    明末清初江南农民组织。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推翻明王朝的消息传到江苏后,嘉定、太仓、青浦,上海、宝山等县的奴仆纷纷组织乌龙会,以顾慎卿、吕茂成、陈瑶甫为首,向地主索取卖身契,要求人身自

  • 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因皇室姓刘,亦称刘宋。刘裕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发展了个人势力,并在灭亡南燕、后秦的北伐战争中,提高了个人声望,为其纂权创造了条件。(公元420年),刘裕废东

  • 陈三枪起义

    南宋理宗时江西农民起义。绍定元年 (公元1228年)虔州(今江西赣州)农民陈三枪与张魔王以宗教为掩护,聚众起义。义军皆截发刺字。以松梓山(今江西赣州境)为根据地,于江西、福建、广东诸路交界处建军寨六十

  •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1853年9月7日(咸丰三年八月初五日)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起义军攻占上海县城。英、法、美三国驻沪领事趁机擅改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所订的《上海租地章程》,拟订出《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规定租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