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大批破产和失业农民,为逃避繁重的赋税徭役,假慕沙门,入寺为僧,谋求生路。但他们入寺后却受到寺院地主的奴役,终日辛劳,而生活却十分清苦。各级僧侣地主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职权,对广大僧众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僧众被迫举行武装起义,以反抗封建政府和寺院地主的黑暗统治。永平二年 (公元509年)正月,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沙门刘慧汪聚众起义。次年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沙门刘光秀聚众起义。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十一月,幽州(今北京)沙门刘僧绍自号净居国明法王聚众起义。这三次起义,规模较小,迅即为官府镇压。延昌四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县)爆发了沙门法庆与勃海(今河北南皮县北)人李归伯领导的大规模僧侣起义。法庆自称大乘,以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摩军司、定汉王。义军斩杀阜城(今河北阜城东)令,攻破勃海郡,于煮枣城(今河北枣强县西)击败官军,阵斩魏将崔延驎。义军以“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为号召,所过之处,斩杀寺院地主,毁焚寺舍经像,诛杀封建政府官吏。魏廷以元遥为征北大将军,督军十万,围剿义军。九月,法庆、李归伯战败,与部帅百余人牺牲,起义失败。北魏末年的僧侣起义,揭开了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