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在封建兼并战争中所采取的一种外交和军事斗争策略。据《韩非子·五蠹》篇记载,所谓“纵”,即会集众多的弱国以攻打一个强国;所谓“横”,即侍奉一个强国以攻打众多的弱国。《淮南子·览冥训》篇高诱注对“纵”和“横”解释说: “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实际上,所谓合纵,就是从南到北的楚、韩、魏、赵、燕等国联合起来对抗西方的强秦,或东方的强齐;所谓连横,即指秦或齐国拉拢一个或几个弱国攻打另外几个国家。连横亦称连衡。最早主张合纵者为公孙衍(号犀首)。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 魏将犀首发起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即互尊为王,以抗秦。最早提倡连横者为张仪。周显王四十七年,担任秦惠王相的张仪免去相位,而出任魏惠王的相,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想让魏国先服事秦国并使其它诸侯效法魏国。稍后的苏秦也是一位有名的合纵者。长平之战后,兼并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合纵与连横发展成为东方六国联合反抗秦国兼并与秦国拆散东方国家联盟之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