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唐律

唐律

唐代法典的总称。唐与隋一样,律、令(对各种制度所做的具体规定)、格(对律令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式(各种行政法规)并行,以律为主。唐主要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和开元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诏裴寂、殷开山等以隋开皇律为准,增删损益,更撰律令。武德七年成,颁行天下。是为武德律。贞观时,太宗命房玄龄、长孙无忌再加修定。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颁新格于天下,是为贞观律。后,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等又进一步修改,成律十二卷,令三十卷,式四十卷,分格二部,有关官署曹司规定者为留司格;有关全国者为散颁格。散颁格下至州县,留司格为各有关部门使用。新律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是为永徽律。永徽三年五月,高宗因律文没有统一的解释,执行起来没有凭准,乃下诏修定疏议。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等奉命撰修,成书三十卷。全书以律文为经,按律十二篇的顺序,对五百零二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铨解和疏释,并设置问答,辨异析疑,且在解释律文的同时,叙其源流,发挥其微义,补充其未周未备,大大丰富了律文的内容。永徽四年颁行天下,具有法律效力。《唐律疏议》撰定后,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玄宗等朝,做过一些修改,但大多限于个别内容的增改和个别文字的修订,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变化。《唐律疏议》不仅是对唐律的注释,而且是与律并行的唐代国家法典之一。唐代的律、令、格、式荡然无存,唯留《唐律疏议》于世,故更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 海上盟约

    宋金夹攻辽国的盟约。阿骨打领导女真族掀起抗辽斗争后,辽朝统治迅速走向崩溃。北宋统治者妄图乘机联金兵以夹击辽国,收回燕云失地。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徽宗派马政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与金太祖谈判夹

  • 田瑴之状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一次争夺权力的斗争。熙宗继位后,先后以谋反罪铲除宗翰、宗磐、完颜希尹等派势力。旋宗干又死,势力最大的宗弼遂独掌朝政,重用蔡松年、曹望之、许霖等汉族新官僚.打击排斥依附于原宗翰同党韩企

  • 上海小刀会起义

    1853—1855年(咸丰三至五年)间上海人民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起义。小刀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秘密团体,系天地会的支派。上海小刀会创始于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首领为刘丽川和

  • 保浙会

    清末维新爱国团体之一,是一个地区性的学会。主要成员是以旅京的浙江士人为中心的维新派人物。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在保国会的影响下,保浙会亦在北京组成。康有为到会发表演说,宣传维新变法,参加者达百余人

  • 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

    亦称天津都统衙门。为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设立的殖民统治机构。1900年7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八国联军侵占天津,7月30日(七月五日)由俄、英、日三国指定具有同等权利的三人组成“临时政府”。

  • 护军使

    官名。北洋军阀政府于1913年设置护军使,并公布《护军使条例》。护军使一设于无军政长官的省份,实际上是督军和将军,节制全省军队,直属中央。一设于有军政长官的省份,管辖某一地区,名义上隶属于省军政长官。

  • 渤海帐

    辽北面诸帐之一。契丹灭渤海国之后,迁其王族大氏居辽内地,地位仅次于遥辇氏贵族。设渤海帐司以总掌其事。设渤海宰相、渤海太保等官。

  • 耿恭守疏勒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耿忠率部出酒泉塞,击败匈奴, 占领伊吾(今新疆哈密),设宜禾都尉,驻军屯田。永平十七年,恢复西域都护府及戊己校尉。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恭为戊己校尉,驻

  • 号军起义

    咸丰同治年间贵州白莲教的支派灯花教组织的农民起义,故又名“教军起义”。各号军用不同颜色的头巾、号褂和旗帜,分别自称黄号、白号或红号,其中以白号为主。号军以贵州东北部为根据地,主要活动在铜仁、石阡、思南

  • 皮场庙

    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严刑惩治,规定凡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的,斩首示众,还要剥皮实草。府、州、县要在衙门左面,别立一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又将填满草的人皮袋,悬挂在官府公座两旁,用来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