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捺钵
辽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置的四处行帐,犹汉族皇帝的行在、行营。辽建国后,皇帝按四时外出游猎,以契丹内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汉官随行扈从,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以为驻跸之所。捺钵初无定制,至圣宗朝,始有固定地点,并趋制度化。春捺钵在长春州(今吉林扶余他虎城),主要于附近河泊中钩鱼及捕猎鹅雁;夏捺钵在永安山(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或炭山(今河北沽源境),避暑纳凉,张鹰游猎及与北南面诸大臣会议国事;秋捺钵在庆州(今内蒙古林西县北)之伏虎林射鹿;冬捺钵在永州(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流处)东南之广平淀猎虎,与北南面大臣议国事及接受外使朝贺。四时捺钵制使契丹贵族能在接受汉族文明的同时,不废鞍马射猎,保持勇健武风。而夏冬捺钵又成为辽帝定期会见北南面大臣、决定军国大事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