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安抚使司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几乎遍置安抚使或安抚大使,作为本路的军事长官,主管一路军务治安,兼有监察之责。多带经略使、马步军都总管等兼衔。俗称帅臣。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者称安抚大使,得兼宣抚使。又有管内安抚使、沿江安抚使、权发遣安抚使等,则辖区小于一路。安抚使官署称安抚司或安抚使司。元代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安抚使,兼理军民之政。明、清于土司中设安抚司,其安抚使或为武职土官。

猜你喜欢

  • 中英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桂良、花沙纳代表清政府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 另附《专条》。主要内容:英国公使常驻北京

  • 江南大营

    1853年3月(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向荣率军约一万七千人尾随而至,先扎营于城东二十里之沙子岗,旋进移孝陵卫,是为江南大营。与扎在扬州的清军江北大营遥相呼应,攻夺天京外围据点,围困和攻打天京,

  • 香港工人罢工

    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以罢工形式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在中法战争期间,香港成为法军的重要补给基地。1884年(光绪十年)9月中旬,被击伤的法舰驶入香港船坞修理,工人立即举行罢工,拒绝承修,并准备将其焚毁,

  • 成昌大捷

    新莽末年农民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天凤五年(公元18年),瑯邪樊崇等聚众百余人在莒县起义,很快发展为数万人,地皇二年(公元21年)四月,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锐士,东击樊崇起义军。地皇三年(公

  • 维扬之变

    指南宋朝廷南奔扬州,又自扬州狼狈渡江遁逃避敌一事。赵构重建宋朝后,不敢返回故都开封。遂采纳妥协派汪伯彦、黄潜善建议,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逃往扬州避敌,惶恐失据,委国政于汪、黄,做继续南逃的

  • 端平入洛

    又称三京之复。宋理宗时出兵收复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一次军事行动。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朝灭亡,南宋朝臣赵范、赵葵、全子才等建策守河、据关

  • 六君子事件

    ①南宋宁宗即位初,赵汝愚执政,引用朱熹等道学知名人士,锐意裁抑侥幸,整饰吏治,同企图控制军政大权的外戚韩仛胄发生利害冲突,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韩仛胄唆使谏官奏言赵汝愚

  • 政治会议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御用机构。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当上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开始把矛头指向妨碍其独裁专权的国会。首先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接着就

  • 伊阙之战

    战国时秦战败韩、魏联军的战役。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韩将公孙喜率军和魏军联合抗秦,秦左更(第十二级爵位)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拔五城

  • 推恩令

    汉武帝时主父偃建议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西汉前期同姓诸侯王的势力过大,威胁京师。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对诸侯王的反复斗争,诸侯王的势力有所削弱。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只衣食租税,不再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