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定海、镇海之战

定海、镇海之战

鸦片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841年9月26日(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率军进犯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五千士兵英勇抵抗,英舰二十九艘围攻六昼夜,清军浴血苦战,三总兵先后壮烈牺牲,10月1日(八月十七日)定海再度失陷。10日(二十六日)英军进攻镇海,扼守城外制高点招宝山的浙江提督余步云贪生怕死,见英军登岸,便率先逃遁。扼守金鸡山的总兵谢朝思阵亡。英军控制二山,以炮俯击郡城,坚持抗战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自尽殉职,镇海失陷。13日(二十九日)英军攻陷宁波。在定海、镇海战役中,浙江人民纷起抗英。定海三十六岙群众集会盟誓,相约同心杀敌,散发《告白》,声罪致讨。宁波黑水党,神出鬼没,袭击英军。由于浙江连失三城,道光皇帝于10月18日(九月四日)特派皇侄、协办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率军援浙。1842年3月10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奕经分兵三路企图一举夺回定海、镇海、宁波三城。结果大败而归。英军乘机攻占慈溪,奕经逃往杭州。浙江战事失利,道光皇帝决计对英妥协,不复言战。

猜你喜欢

  • 蒙恬北逐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部族,分布在蒙古高原。主要从事游牧,善骑射。战国后期,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深入中原进行掠夺,威胁内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赵武灵王在河套一带设九原郡以防御匈奴。战国末年赵国和秦国交战,

  • 都督府

    唐代地方军政机构。魏晋以后,曾设“都督诸州军事”之职,总揽所辖区域军政民政。北周至隋,改称“总管”。唐代恢复都督名称,并设都督府。都督府分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下都督府三类。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改

  • 巨(钜)野教案

    又称曹州教案。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案件。甲午战争后,德国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天主教海外传教保护权,在山东南部建立了天主教南境总堂,随即在曹州府发展教会势力,唆使教徒欺压无辜平民,激起活跃于曹州的大刀会

  • 云南事件

    见“马嘉理事件”。

  • 秘书省

    官署名。东汉桓帝时始置秘书监,隶太常寺,掌禁中图书秘籍。曹魏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兼管图书籍册。晋设秘书寺,置监、丞等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长官为秘书监,隋炀帝时称秘书令。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曾一

  • 白帝城托孤

    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治蜀之事。吴、蜀夷陵(今湖北宜昌东)战后,刘备败归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二月,刘备病重,诏诸葛亮至白帝城,嘱以后事。时太子刘禅十七岁,刘备托孤

  • 南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建立。永康二年(公元397年),北魏进兵中山 (今河北定州)。后燕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镇守慕容德弃城南下, 公元398年,在河南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称燕王。次年,迁于广固(今

  • 九世之乱

    商朝前期自仲丁至阳甲五代九王统治期间,由于王位继承制度不固定,多次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事件,造成统治秩序的混乱,国力因而受到影响,同盟诸侯也不再来朝见,史称“九世之乱”。

  • 三事

    西周王畿以内官员的总称,或称“三事大夫”。《令彝》铭文中, “三事”和“四方”对举,后者指畿外四方诸侯, 可知“三事”指畿内官员。《尚书·立政》: “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是说“三事”包括任

  • 北南宰相府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太祖始设,同掌佐理军国大政。各置左、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和知军国事等官。唯南府多以皇族四帐世预其选,北府多以国舅五帐世预其选。偶亦选用非皇族后族之人充任。又,册封皇太后由北府宰相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