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沙俄又乘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加紧与英国争夺新疆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东南、南部和西南边疆也面临侵略威胁,边疆危机全面发生。李鸿章等人主张筹办东南“海防”而放弃新疆。左宗棠则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决心武力收复新疆。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曾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西北回民起义,自1866年(同治五年)任陕甘总督,旋又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1873年(同治十二年)所部军队到达河西走廊,次年分兵进入新疆哈密地区,在这里兴办水利,开垦荒田。1875年(光绪元年)左宗棠受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筹饷整军,积极备战。鉴于军粮筹集和运输比较困难,左宗棠主张采取精兵缓进速战速决的战略战术,作战步骤则为先北后南。出关(嘉峪关)部队经过认真整顿,计有张曜、金顺、刘锦棠等部七万余人,时张曜、金顺二部已在关外,其中张曜部驻屯哈密,金顺部与景廉部合并,驻屯巴里坤。刘锦棠部为刘松山旧部湘军,为作战主力。1876年(光绪二年)春,左宗棠由兰州移麾肃州,随即开始进兵,命张曜部仍驻屯哈密,而以刘锦棠与金顺二军先取北路。是年夏,刘锦棠部一战而克古牧地,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等处的阿古柏军队,以及投靠阿古柏的原陕西回民起义头目白彦虎所部闻风南逃。11月(九、十月)刘锦棠与金顺合军攻下玛纳斯,天山北路底定。因大雪封山,不克南进,左宗棠令暂屯兵休整。1877年(光绪三年)春,挥师南指。刘锦棠部奇袭达坂城,歼阿古柏军精锐,吐鲁番、托克逊的敌军弃城而逃,刘锦棠会合张曜等部进驻,南疆门户大开。阿古柏穷途末路,退到库尔勒绝望自杀,其长子伯克胡里及白彦虎在英、俄支持下负隅顽抗。左宗棠力排英国“调停”,继续进剿。南疆各族人民久受阿古柏的荼毒,纷纷拿起武器配合清军。自10月(八、九月)起,喀喇沙尔、库尔勒、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相继被收复。12月(十、十一月)左宗棠军队又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伯克胡里与白彦虎残部败逃俄境。1878年1月(光绪三年十一月)左宗棠军队克复和阗。至此,除伊犁地区尚被沙俄侵占之外,其余新疆地方皆收复。

猜你喜欢

  • 小站练兵

    小站,地名,又名新农镇,在天津东南七十里。1894年(光绪二十年)底,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汉纳根的建议,决定建立一支新式陆军,派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小站招募训练,汉纳根任总教习。胡燏棻将招募

  • 东三省保安会

    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视为“禁区”。革命党人对东北地区也很重视。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宋教仁等在大连建立同盟会辽东支部,以后又不断有革命党人来东北活动,联络军学各界,聚集革命力量。1911年

  • 皖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去。此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领,段是安徽合肥人,因而称皖系,与直系同为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即所谓小站系。段祺瑞字芝

  • 咨议局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在各省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下诏“预备立宪”, 次年10月 (九月)谕令各省督抚在省会筹设咨议局,作为地方的咨议机关, “并为资政院储才之阶”。19

  • 站赤

    元代驿传名称,为蒙古语音译,意为司驿者,指站官、站户,亦泛指驿传。又作“站驿”、“驿站”。成吉思汗时即开始设置驿站。窝阔台即位后,开始建立广大的驿站系统。元朝建立后,驿站遍及全国。以大都(今北京)为中

  • 宋金太原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分路南下攻宋的金军完颜宗翰所部进围太原(今山西太原),童贯逃跑,宋将王禀不顾朝廷割地献城诏书,亲率城内军民奋勇抵抗,多次打退攻城金兵。金军在城外

  • 大计

    明代考核官吏的制度。对地方官吏的定期考核,叫做“大计”,也叫“外察”。孝宗时,规定外官(地方官)三年一朝觐,进行考察。其办法是, “州县以月计上之府,府上下其考,以岁计上之布政司,至三岁,抚、按通核其

  • 门户开放政策

    亦称海约翰政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提出的侵华政策。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美西战争后,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关岛群岛和菲律宾作为侵略亚洲的跳板。1899年9

  • 大运河

    我国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运河之称,始于宋代,元、明以后渐成通称。唐朝以前则将运河称为沟、渠、漕渠、漕河、运渠等。但一般所称的“大运河”,则特指隋炀帝时修建的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

  •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