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亦称“大赔款”,简称“庚款”。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各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定,故名。在“议和”中,列强为了勒索赔款,组成了英、德、比、荷四国的“赔款委员会”,研究赔款的标准和范围,规定对政府、社团及私人的赔款原则。又由日、美、德、法四国公使组成“资源调查委员会”,利用其在中国海关的人员和金融机构的代表,提供情报,调查中国赔款能力,确定赔款担保。列强经过激烈争夺和讨价还价,满足了各自的要求。《辛丑条约》规定,按当时中国的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起开付,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中国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加上各地方赔款二千万两,赔款总数超过十亿两。但实际支付的数目远不止于此。中国还要支付从190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至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利息九百万两。这笔利息自次年起三年还清,利息四厘,从而增加支付利息一百万海关两。列强又提出镑亏问题,即赔款补充借债问题,当时金价日涨,银价日落,各国强令中国将赔款改折以金计算,这就大大超过原赔款金额。各国所占份额,德俄两国占总额之半。沙俄占百分之二十九,计一亿三千余万两。巨额赔款全部转嫁到中国人民身上,清政府海关、常关、盐税所入,除支付海关费及驻外使馆经费外,远不足应支数目,于是每年向地方摊派二千五百万两凑足。1909年(宣统元年)美国为了缓和中国人民反帝情绪,议决“退还庚款”来教育中国学生。随后,英、日、德等国也相继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中国系参战国,遂停止了对战败的德、奥两国的赔款。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于1919年亦宣布放弃对俄赔款。到1938年止,帝国主义从庚子赔款中勒索了六亿五千二百三十七万余两,折合银元约十亿元。

猜你喜欢

  • 南昌教案

    (1)1861年(咸丰十一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罗安当借不平等条约为护符,要求发还教产,强行索地要房,并强令官吏张贴传教布告,激起官绅民众公愤。次年,湖南阖省驱教公檄传入江西, “众论沸腾”。前翰林院检

  • 吕母起义

    新莽时海曲农民起义。天凤元年(公元14年),瑯邪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吕母之子吕育为县游侥,因小罪被县宰冤杀。吕母怨恨县宰,密聚宾客,规划报仇。散尽家财,结交豪俊少年,聚合百余人,入海中举义。招集亡

  • 瓦桥关战役

    宋辽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十月,辽景宗亲率大军围攻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败宋军于瓦桥东。宋守将张师突围失败被杀,所部余众入城坚守,列阵南易水之南,辽将耶律休哥率部渡水奋击

  • 高煦之叛

    明宣宗时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明成祖封子朱高煦为汉王,高煦狙诈多智,以武才自负,曾随成祖出征有功,阴谋夺太子位,未成。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高煦在乐安(今山东邹平北)举兵反,任命王斌、朱煊

  •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

  • 嘉靖“提编”

    明世宗嘉靖年间对役银的额外加派。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3年),因东南遭到倭寇侵犯,明政府在江南以提前征收下年度不当役里甲徭役银方式,加派银四十万两。因其法是“以银力差排编十甲,如一甲不足,则提下甲补

  • 中俄北京条约

    即《中俄续增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沙俄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机,借口“调停有功”,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十月二日)恭亲王奕诉代表清政府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纳切

  • 同文馆之争

    清末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之一。1862年(同治元年)议政王、首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诉等奏准设立同文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相当于小学程度。1866年(同治五年)奕訢等奏请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延聘洋人为

  • 秋弥制度

    清代皇帝秋季围猎制度。清政府在承德建造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皇帝每年到木兰围场行围射猎,举行秋狝典礼,召集蒙、藏、维等各族王公大臣等上层人物轮流前来参加聚会。在这里联欢赐宴,颁行赏赐。皇帝驰猎,他们陪侍左

  • 紫微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紫微省,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