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刘六起义
明代中期河北农民起义。河北地区是明朝统冶中心,皇室和勋贵在这里广占庄田,农民土地大都被他们侵占。同时,明朝在京畿实行强令民户寄养官马的政策,按岁征驹,种马若死或孳生不足数,养马户需要赔补。明朝人认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交河人杨虎在霸州(今河北霸县)、文安等地领导农民起义。正德五年十月,文安人刘六(名宠)、刘七(名宸)兄弟在霸州文安发动起义。起义军从民间得到大批官家战马,一昼夜奔驰数百里,官军马少,无法追击,不久,又与杨虎领导的起义军联合,军势日盛。正德六年冬,起义军分兵两路,刘六、刘七、齐彦名转战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杨虎、刘惠、赵鐩转战河南、山西。为了联合进攻北京,两军又会师霸州,进逼京师。明朝政府急忙派兵部侍郎陆完提督军务,率大军前来镇压。起义军为了暂避敌锋,挥戈南下,围攻山东济宁,焚粮船一千二百艘。此后,起义军又分兵作战。后杨虎在江苏宿迁战役中溺水牺牲,这支起义军由刘惠、赵鐩率领,坚持战斗,最后在湖北应山为明军所败。正德七年正月,刘六、刘七重入河北,攻霸州,进逼畿内香河、宝坻、武清等县。四月,明朝政府动用十万人合围起义军。刘六、刘七突围后入河南,转移到黄州(今湖北黄岗)。五月,刘六因风折帆樯,被击落水死。刘七、齐彦名沿江东下,到芜湖、镇江、南通。八月,最后失败,刘七投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