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到宣宗年间(公元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的制举考试。当时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通过策对,痛斥时弊,语言激烈,被考官赏识而录取。但当时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为相,认为牛等矛头均有所指,于己不利,乃哭诉于宪宗。考官遂遭贬逐,牛僧孺等亦长久不得升迁。由此,牛、李结仇,各网罗朋党,相互排斥攻击。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投靠宦官的李逢吉再度为相,遂援引牛僧孺同平章事,亦为相,以阻止当时任浙西观察使的李德裕入朝。文宗时期,牛李党争发展到高潮。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被召入朝,为兵部侍郎,斐度荐其为相。但李宗闵通过宦官的支持,取得宰相的地位,排斥李德裕出朝任义成(治滑州)节度使,并援引牛僧孺再度为相。大和四年调李德裕赴更远的西川就任节度使,大和六年文宗罢免宰相牛僧孺,召还李德裕。次年李德裕为相,罢免宰相李宗闵。李德裕上台以后,亦大量援用朋党,打击牛党。牛僧孺被贬为循州(治今广东惠州东)长史。李宗闵被罢斥,出任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刺史,又贬为郴州(治今湖南郴州)司马,武宗会昌年间死于贬地郴州。宣宗年间,牛党得势,牛僧孺还朝,但不久病死。李德裕遭牛党打击,四次贬官,最后贬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而死。牛李党争乃止。两派斗争了将近四十年。牛党重科举,轻门第,对藩镇主张姑息迁就,依附于宦官。李党则重门第,轻科举,力主削弱藩镇。李德裕曾佐武宗削平泽潞刘稹,收复昭义镇,又积极防御回鹘,并助武宗灭佛等,有一定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