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

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采用的一种兵民结合、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本为单纯生产性的原始狩猎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户长)。后随军事部落联盟形成及其与外部关系的发展变化,逐渐演变为平时狩猎,有警征战的兵民结合组织形式。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十二月阿骨打嗣位都勃极烈,次年命诸路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把领兵的千户长、百户长改革为受封地方领地、领户之长,遂又使猛安谋克兼有地域行政组织性质。旋因战事增多,又演变为常设军事组织。金初,女真诸部之民,壮者皆兵,平时从事生产,有警则自备杖糗集合出征。有勃堇(勃极烈),为万户长;猛安,为千户长;谋克,为百夫长。皆自统兵、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扩大,自太祖收国二年(公元1116年)始,又一度把已降附的辽东汉人、渤海人、奚人等编为猛安谋克。自太宗始,又将大批女真猛安谋克户迁往汉地,授田以居,就近监视汉人。此后,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加深,猛安谋克贵族逐渐转变为封建地主,而一般猛安谋克户则变为金朝国家领属下的自耕农民,猛安谋克制遂日趋衰落,终至名存实亡。

猜你喜欢

  • 留日学生总会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秋间,留日学生日益增多,为加强各省留日学生之间的联系,留日学生发起组织中国留学生会馆。会馆设于东京神田骏河台。吴禄贞把它比喻为“美国费城之独立厅”。接着各省留日同乡会相继成立

  •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西南地区是苗、瑶、壮、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明初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在这些地区任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担任各级长官,称为“土司”。土司衙门包括宣慰司、宣抚司

  • 三案

    明末宫廷中“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参见“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 广州反入城斗争

    1842—1849年广州人民和爱国士绅反对英国侵略者进入广州城的斗争。鸦片战争以前,外商来华贸易,一向居住在广州城外的洋馆。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亦没有英人可以进入广州城的明文规定。鸦片

  • 中英会议条款

    见“中英烟台条约”。

  • 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见“黄花岗起义”。

  • 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国“文字异形”非常紊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秦国通用的小篆为准,统一全国字体,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令李斯、赵高、胡毋敬用小篆分别书写了《仓颉篇》、《爱历篇》、《博

  •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武昌起义成功,各地纷纷响应,短期内已有很多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告独立。1911年11月(九月)首义的湖北和上海地区同时发起筹组中央政权的倡议。经过争议,11月30日

  • 罢郡为州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节省政府开支的重要改革措施。南北朝时,地方设州、郡、县三级,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用度支尚书杨尚希、太子少保苏威等大臣之策,撤

  • 昆山军

    见“常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