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取经
唐初, 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玄奘(姓陈)为学习和研究佛学经典,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启程西行,去天竺(今印度)游学,途经今新疆及中亚各国,饱经风霜,历尽艰险,最后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他游学十九年,走遍五天竺,遍游各名寺,从高僧求学。在印度期间,主要在当时的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今印度伽雅城西北),从戒贤学习。由于学习刻苦,成绩卓越,在印度获有很高声誉和地位,印度各邦主争聘他讲法。贞观十九年,他回到长安,带回梵文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在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二十年间共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还和他的弟子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记录了中亚、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物产、传说等,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