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2月22日(十一月一日)外交团以日、英、美、俄、法、德、意、奥、比、西、荷十一国公使名义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款。1901年2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下罪己诏,感激列强“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责令奕劻、李鸿章“悉心酌核”。是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与十一国公使在北京正式签订《和约》十二款,附件十九件。主要内容是: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区内各国驻兵“分保使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将大沽炮台和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拆毁,准许各国在京榆铁路线上的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昌黎、滦州、秦皇岛、山海关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兵,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中国不得驻军,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禁运期两年,还可延长;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清朝各级官吏所属境内“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将”,分派王大臣赴德、日“谢罪”,并在克林德丧命之地建立牌坊,对日本书记官杉山彬“必须用优荣之典”;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外国认为各通商章程中应该修改之处,清政府概允商议,并改善北河及黄浦江两水道。《辛丑条约》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又一次强加给中华民族的殖民枷锁。列强通过这个条约对中国进行军事监督、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辛丑条约》是清政府的卖身契,清政府从此与反侵略战争绝缘,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猜你喜欢

  • 隋灭陈

    隋朝建立后,杨坚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军事实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曾命大将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南攻陈朝,因时机不成熟,旋即班师。尔后杨坚不断派兵烧毁陈朝储

  • 扬州十日

    清军攻占扬州后血洗扬州事件。参见“史可法抗清”。

  • 河间之战

    隋末河北义军战胜隋官军的著名战役。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隋炀帝派右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率精兵三万南讨李密,并授权镇压沿路农民军。薛军行至河间(今河北河间)城南,驻扎于七里井,拟进攻河北

  • 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7月(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创办于北京。它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为戊戌“新政”之一。第一任管学大臣是孙家鼐。初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

  • 高永昌起兵

    渤海士兵反辽事件。天庆六年(公元1116年)正月,辽阳府(今辽宁辽阳)渤海少年十余人起义袭杀残暴虐民的辽东京留守肖保先。户部使大公鼎继摄留守事,与副留守高清明调集奚、汉兵大肆屠杀群众,引起当地人民极端

  • 营建长安城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文帝鉴于汉长安城(今陕西西安西北)狭小,即令高颍、宇文恺在原长安东南的龙首山南面平原兴建大兴城。六月动工,十二月基本完成,第二年三月迁入使用。全城由廓城、皇城、宫城构成

  • 安徽独立

    安徽早有革命党人从事宣传和组织活动,革命风潮渐次兴起。安徽编练新军后,有不少革命党和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投笔从戎,有的还充任了下级军官,在新军中集聚了一定的革命力量。但安徽革命党人的活动缺乏统一的领导和

  • 寒浞灭羿

    羿取代夏的统治以后, 自恃武力,四出游猎,不修民事,委政于亲信寒浞。寒浞是伯明氏(属东夷)的“谗子弟”,被其君所逐,投奔羿而成为羿的助手。他对内讨好羿的家室,对外收买人心,怂恿羿长期在外田猎,终于在羿

  • 韩山童、刘福通起义

    元末北方农民大起义。因起义者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领袖韩山童,原籍栾城(今河北栾城西),其祖父因传播白莲教谪徙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领袖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韩山童、刘福

  • 潭州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元军既破襄阳(今湖北襄樊)、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乃以伯颜率军直趋临安,阿术攻淮南,阿里海牙取湖南,宋都䚟等攻江西,分道略地。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阿里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