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领导者为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巫教首领钟相和龙阳(今湖南汉寿)农民杨么(本名太)等。自徽宗时,钟相即以行医为名,利用宗教组织农民,宣传“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自谓“有神灵与天通, 能救人疾患”,深得远近人民拥护,被称为“老爷”、“天大圣”。如此二十多年,逐渐形成以其家乡武陵县唐封乡水连村为中心的根据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春,组织义军三百人,命其子钟昂(一作钟子昂)率领北上抗金勤王。被遣返后,适逢金军及南宋溃军孔彦舟部在湖湘地区轮番骚扰掳掠,地主、官府也加紧搜刮人民。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遂以三百勤王义兵为骨干,聚众起义,很快占领鼎(治今湖南常德)、澧(治今湖南澧县东)、潭(治今湖南长沙)、峡(治今湖北宜昌)、岳(治今湖南岳阳)、辰(治今湖南沅陵)等州所属十九县,众至数十万人。遂称楚王,国号大楚,年号天载(一作天战)。立子昂为太子, 设官分职,建立了起义政权。义军所至焚毁官府、寺庙及豪右之家,镇压官吏、反动儒生、僧道、巫医、卜祝之人。斥宋朝法制为“邪法”,谓镇压地主官吏为“行法”,称剥夺地主豪富财产为“均平”。对地主手中的部分土地实行剥夺,或虽不剥夺而令地主“出纳租课”。至三月间,遭孔彦舟暗算,兵败,与子昂被俘牺牲。六月,部将杨么、夏诚、周伦等结大寨于龙阳。绍兴三年(1133)四月,杨么被推为总领袖,称大圣天王,立钟相少子子义为太子,有众二十万。实行兵农相兼,陆耕水战。打造多种型式战船,训练强劲水军,屡败官军。继续坚持实行钟相的革命政策。势力范围东起岳州,西达鼎、澧二州,北至公安(今湖北今县),南抵长沙界内。多次拒绝南宋招安和伪齐所谓“联兵灭宋”、“分地而王”的引诱,表现了严正的革命立场。绍兴四年八月,南宋派岳飞率部前来镇压起义军,采用破坏生产、经济封锁、招降纳叛与军事进攻几手并施的策略。绍兴五年六月,因叛徒黄佐、杨钦等出卖,杨么大寨始为岳军所破,么战败投水被俘牺牲。此次起义,前后坚持斗争达五年多,为宋代较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