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纬三十六种

七纬三十六种

四十卷,补遗二十七卷。附录六种六卷,补遗六卷。清赵在翰编撰。赵在翰,生卒年不详,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清嘉庆间诸生。谶纬之书的搜集,始于明代孙珏《古微书》,然而该书内容驳杂不纯。乾隆间武英殿又刊刻《易纬八书》,不过对纬书搜集不全。为此赵在翰在前人的基础上,博观群书,辑成《七纬三十六种》,另外还增加了《尚书》、《诗》、《礼》、《乐》、《春秋》、《孝经》等六纬。使古代纬书的遗文散帙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在只有赵氏所辑此书。纬书的产生,东汉学者张衡认为“成于哀平之际”,梁代刘勰也认为“纬起哀平。”秦汉以来,经学家们推阐论说,各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如伏生《尚书大传》,董仲舒《春秋阴阳》,核其文体,即是纬书。然班固称圣人作经,贤者纬之。杨侃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谶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易》学的发展则有两派:一派重象数,大搞谶纬之学,用于卜筮灾异,预占未来。这就是汉代的《易》学。京房是其代表人物。另一派重义理,并附以老庄之学。王弼是其代表人物之。汉儒视《周易》为纯卜筮之书,极力夸大《周易》的神秘性,助长了占卜问卦的宗教迷信的风气。汉人治《易》主要在象上下功夫,宋人治《易》则在图上下功夫。北宋陈抟、邵雍等人创立的图书派《易》学,为象数派《易》学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他们画出了无极图、太极图、先天八卦图等,补上了象数学中数这一方面的内容。邵雍用数来推算预卜未来,影响到了清代的张惠言、惠栋、焦循等人。清儒们的《易》学比汉儒的《易》学更繁琐,精致,其结果也就更糟。《周易》是一部以卜筮为形式的古老哲学著作。卜筮是宗教,是迷信,可它的早期竟与理性的哲学共存。《周易》哲学从卜筮中产生,又保留着卜筮的形式,卜筮是它的死的外壳,哲学是它的本质。赵在翰撰辑此书时,正值英年,精力充沛。不过撰辑此书,所花的功夫实在太多,足见他对《易》学的研究,功底深厚。赵氏将长期流传于民间而又不为人知的典籍搜集起来,无疑对《易》学研究是一大贡献,为《易》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七纬三十六种》目录:《易乾坤凿度》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汉郑玄注《易乾凿度》二卷。汉郑玄注《易稽览图》二卷。汉郑玄注《易辨终备》一卷。汉郑玄注《易乾元序制记》一卷。汉郑玄注《易通卦验》二卷。汉郑玄注《易是类谋》一卷。汉郑玄注《易坤灵图》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璇玑钤》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考灵曜》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刑德考》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帝命验》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运期授》一卷,《补遗》一卷;附《尚书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推度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泛历枢》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含神雾》一卷,《补遗》一卷;附《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含文嘉》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稽命征》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斗威仪》一卷,《补遗》一卷;附《礼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乐动声仪》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乐稽耀嘉》一卷。清赵在翰纂《乐叶图征》一卷,《补遗》一卷;附《乐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演孔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元命苞》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文耀钩》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运斗枢》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感精符》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合诚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考异邮》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保乾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汉含孳》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佑助期》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潜潭巴》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说题辞》一卷;附《春秋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孝经援神契》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孝经钩命决》一卷,《补遗》一卷;附《孝经纬》一卷,《补遗》一卷。有清嘉庆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汾阳曹氏志传合刻

    一卷。清曹锡龄(1741-1820)辑。锡龄字定轩,山西汾阳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官至御史。著有《周易集粹》、《翠微山房诗文集》。此书辑录其祖曹英墓碣墓表、其父曹学闵墓志铭、神道碑、传、逸

  • 易疏

    五卷。《图说》一卷。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一作元功,江西新城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南京破亡,死难。事迹附见于《明史·高倬传》。其书专主京房《易传》,卷

  • 礼记释注

    四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又字柘堂、柘康,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大师。道光元年(1821)恩科举人。丁晏为人清廉,富有公心,曾为救灾疏浚河道,修建公共

  • 太古堂集

    二卷。明高宏图(?-1645)撰。高宏图,字研文,一字子犹,号斋,山东胶州人。生卒年不详。生年不详。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福王时为东阁大学士。南京破后,不食而死。事迹具《明史

  • 百论疏

    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百论》作者是印度僧人提婆菩萨所著,共二十品,每品各有百偈,故称《百论》。天亲菩萨释有《百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出前十品,共五十偈,仍称

  • 金匮要略方论

    见《金匮要略》。

  • 笃志斋春秋解

    二卷。清张应誉(详见《笃志斋周易解》)撰。应誉究心于宋儒之学,于群经都有著述,尤深于《易》、《春秋》,撰有《笃志斋经解》五卷,《笃志斋春秋解》就是其中的一种。该书不释《春秋》全经,有所论说,就分别条录

  • 易悟

    六卷。清刘方旸撰。方旸字芸庄,零陵(今湖南零陵县)人,乾隆时拔贡。方旸读《易》遇有疑义,将卦画及经传大义比类参照,以求其义例,常发前人所未发。《湖南通志·人物志》称其通经学,尤善于易,一爻一象不解,思

  • 字孪

    四卷。明叶秉敬(生卒年不详)撰。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荆西道布政使参议。学问淹通,著书四十余种。主要著作有《字孪》、《韵表》、《书肆说铃》、《明谥考》

  • 何典

    清张南庄撰。张南庄,上海人,笔名过路人。生卒年不详。从他孙外婿海上餐霞客在光绪年间写的《何典·跋》中知道,他主要生活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为上海十位“高才不遇者”之冠。他“岁入千金,尽以购善本”,是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