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读法

七经读法

不分卷。清孙乔年(详见《古文尚书证疑》)撰。本书有其子孙仝严附记,称乔年在七经方面均有著述,既释诂又论文,讲明义理,博引群儒,总计数百万字,本书只是其七经卷首读法源流纲领,全书尚待付印。书中《读周易》,认为“易学”应以朱熹《本义》为主。《读毛诗》,则屡次采取吕祖谦《家塾读诗记》,而不以《集传》为然。《读礼记》,认为《周礼》醇疵各半,《仪礼》枝叶繁琐,不太切近日用,只因《礼记》多有名言微理,因此三礼并行而《礼记》独为精粹。但《周礼》醇疵,本来就难以言说,对《仪礼》又怎能以繁琐相讥?韩愈《读仪礼》说,虽然也可说沿袭不同,无由恢复,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诚然是无所用之,但也未尝不仰慕其进退揖让之盛。这一则可以说是深知《仪礼》。乔年既然认为《礼记》是精粹,又说其文多杂录,不是出自一手,真赝相掩,瑕瑜互见,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对于《檀弓》纯粹讲论文法,《论语》、《孟子》也是如此。这是制义流毒的影响。但《读春秋》论析胡传的过失,较为中肯。有道光五年天心阁刻本。

猜你喜欢

  • 勾股矩测解原

    二卷。清黄百家(生卒年不详)撰。黄百家字主一,浙江余姚人,清初中算家黄宗羲(1610-1695)之子,著有《筹算》。《勾股矩测解原》是注释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表度说》(1614),收入《四库全书》中。

  • 信阳子卓录

    八卷。清代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见《忠武志》条。此书摘录前代儒家语录,分七个条目编辑成书,并加上作者本人的评议。七个条目为:“体道”、“致和”、“存省”、“修己”、“治人”、“闲道”、

  • 姑熟帖

    刻于宋淳熙间。现只存残石,可见者只有苏子美诗半首,苏东坡诗文五篇,陆放翁诗九首,有完有缺;其中苏子美诗为淳熙戊戌(1178)杨倓刻,苏东坡诗文为淳熙十六年(1190年)洪遇刻,陆放翁诗则年月及刻者姓名

  • 元和郡县图志

    四十卷。李吉甫撰。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相,又是著名地理学家。世代官宦家庭,27岁为太常博士,“该洽多闻,尤精国朝故实”。德宗贞元八年(792)以后,久任外

  • 闽音研究

    七章。陶燠民著。是书介绍了福州话的声、韵、调系统和仿照国语罗马字制定的“闽话罗马字方案”。叙述了声母类化律(即辅音在双音词非首音节连读时的同化音变规律)、连续变调规律,并用表格形式将福州音与古音、国音

  • 史记蠡测

    一卷。清林伯桐撰。林伯桐。番禹(今广乐番禹)人,字桐君。号月亭。嘉庆时中举人,并授德庆州学正。卒于官。卒年七十岁。治经学宗汉儒。践履则服膺朱熹。著有《毛诗通考》、《毛诗识小》、《古谚笺》、《冠昏丧祭仪

  • 止止堂集

    五卷。明戚继光(1528-1587)撰。戚继光,著有《练兵实纪》。据《千顷堂书目》载,戚继光有《止止堂集》,无卷数。又有《横槊稿》三卷、《愚愚稿》一卷。今此本《横槊稿》亦三卷,《愚愚稿》则多一卷,共为

  • 安序堂文钞

    二十卷。清毛际可(1633-1708)撰。毛际可字会侯,号鹤舫,遂安(浙江省金华市)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河南彰德府推官,后历任固城、详府等知县。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不第,

  • 苑洛志乐

    二十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邦奇字汝节、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是书首取《律吕新书》为之直解,凡二卷。前有邦奇自序,后有卫淮序。第三卷以下乃为邦奇所自著。其于律吕之原,较明人所得为密

  • 读史提要录

    十二卷,清夏之蓉撰。夏之蓉字芙裳,号醴谷,高邮(今属江苏高邮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初年举荐博学鸿词科,授为检讨,曾经主持福建科举考试,督学广东和湖南,以古文之学校士,录其尤者为《汲古编》。辞官归家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