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宪皇帝圣训
三十六卷。乾隆五年(1740),乾隆皇帝编,并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全书共分三十类、九百一十六则,卷帙也极繁富。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发展了康熙皇帝所制订的各项制度和政治,使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此书主要记述了雍正皇帝励精图治的事迹,对其政教之条制、刑赏之权衡等一一记述。
三十六卷。乾隆五年(1740),乾隆皇帝编,并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全书共分三十类、九百一十六则,卷帙也极繁富。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发展了康熙皇帝所制订的各项制度和政治,使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此书主要记述了雍正皇帝励精图治的事迹,对其政教之条制、刑赏之权衡等一一记述。
一卷。撰者不详。江表二臣指史可法、黄得功。后附《淮域纪事》、《嘉定县乙酉纪事》、《浙江纪略》等。现存涵芬楼藏抄本。
十四卷。清梁锡玙撰。锡玙字确轩,山西介休人,雍正举人,乾隆得荐,授国子监司业,官祭酒少詹事。著有《易经揆一》及《易学启蒙补》等。《易经揆一》以河图洛书为本,用数于古法不同。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即全易之
一卷。法国人艾葆德译。袁承斌、丁汝成合译为汉文。方德望字玉清,崇祯三年(1630)至中国与高一志在山西传教,后又到陕甘等地传教,曾到北京研究历法,顺治十六年(1659)病故。传说他能“驱蝗伏虎”,教中
十二卷。清项淳(详见《一幅集》)撰。本书是项淳庚戌至甲寅年间所撰。与《一幅集》正编不同的是,正编以编年定次序,本书以经分卷:《易》、《尚书》、《诗》、《春秋》、《礼记》、《周官》、《仪礼》、《大学》、
不分卷。清黄玉蟾撰。玉蟾字芬桂,江苏太仓人,曾辑有《战国纪年》一书。此书纪年采用《通鉴纲目》,但以为《通鉴纲目》还有不少缺漏,就取《史记》各世家、表、传以及《战国策》一书中纪年、诸子书中有关资料来补充
十六卷。清王德瑛编。王德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汉时《孝经》分《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今文孝经》为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所注,《古文孝经》为孔子后裔,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所传。秦始皇为了消灭一切反秦势力,
见《圣贤群辅录》。
八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所录周、程、张、朱及陆九渊、张栻、杨简、陈献章、王守仁十家之文,共八十篇。而朱子与守仁居其半,皆讲学之言。《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五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乘玄论》是吉藏居于长安时,约隋仁寿大业年间所作。晚出于《三论玄义》,早出于《十二门论疏》。该玄论大章有八:第一,二谛义十重;第二,八不义六重
十六卷。《拾遗》三卷。清高珩(1611-1696)撰。高珩,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清,授检讨,官至刑部侍郎。高珩聪颖多才,诗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