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经略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略》所载即为当时他相度南北两河的奏疏,其中规度形势,利弊分明,足以见当时治理黄淮施工之次第。书前有图,末附书一通。《两河经略》又名《宸断大工录》,与潘季驯晚年所作《河防一览》都是他27年治河经验的总结,有裨实用,可与舆图相参证。有《四库全书》本。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略》所载即为当时他相度南北两河的奏疏,其中规度形势,利弊分明,足以见当时治理黄淮施工之次第。书前有图,末附书一通。《两河经略》又名《宸断大工录》,与潘季驯晚年所作《河防一览》都是他27年治河经验的总结,有裨实用,可与舆图相参证。有《四库全书》本。
一卷。太平天国钦定,文衡正总裁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仁玕制,天试文状元开国勋臣昱天福,干殿文正总提刘闼忠等撰。书面有“旨准颁行”四字,表示太平天国准许刊行。此书是太平天国颁行书籍中最重要者之一,失传很久,
十二卷。明末清初程正揆(生卒年不详)撰。正揆初名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孝感(今属湖北省)人,后寓江宁(今江苏南京)。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尚宝司卿,入清官工部侍郎,与髡残友善。能
十卷。宋吴处厚(?-约1093)撰。吴处厚字伯固,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初为将作丞,历知汉阳军、安州、卫州。工诗,颇有唐人格意。《青箱杂记》所记皆当代杂事,又多有诗文评话。其
① 四卷。明苏志皋(约1545前后在世)撰。苏志皋字德明,后号寒村,河北固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副都御史。著有《寒村集》。是集凡四卷。诗二卷、杂文二卷。据汪来后序称“尚有巡抚
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三卷。《扈从诗》一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坚白居士。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博学多才。累官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监察御史。元顺帝时,伯琦以文章知遇,出入宫廷。于是裒录所作。此集
四卷,《附录》一卷。元谢应芳(1295-1392)撰。谢应芳字子兰,号龟巢,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名节自励。以讲学为业,后举为清献书院山长,固辞不就。元至正(1341-13
十七卷。清吴之英(?-1918)撰述。之英字伯朅。四川名山(今四川省中部)人。由贡生朝考二等,改选灌县训导,后历主成都尊经、锦江两书院讲席。至二十余年,之英为王壬秋入门弟子。同光间,王掌教尊经书院时,
八卷。清朱榛撰。朱榛字欲泉,安徽含山县人。朱氏以为朱熹集传,文字繁多,再作疏解则更令人难以卒读。所以此书只在经文诗句之间略加衬字,使其文义上下贯通,故称衬解。如诗句中有字异音别者则另附字义音释。又取《
三卷。英国革笨撰,英国华立熙、清孙治昌译。革笨、华立熙生平籍里不详,孙治昌系新安(今属河南)人,余者不详。是书凡三卷。卷一,用浅近譬喻,述太阳系统,谓太阳为家主,行星为一家之紧要份子,月为地球最亲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