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严几道文钞

严几道文钞

二卷。清严复(1853-1921)撰。严复原名宗光,字几道,一字又陵。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严复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十四岁时考入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为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于1876年被派往英国海军学校学习。在留学期间,广泛阅读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1879年归国后,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调往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在水师学堂任职达二十年之久。严复直接受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深感清朝末期民族危机的严重,不满于洋务派的“新政”,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894年中日战争后,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抨击了二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批判了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反对顽固保守,主张变法图强、挽救国家危亡。在《救亡决论》中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语言平实,不事夸饰,反复申述,具有论辩性。他一生翻译书文甚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其所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论文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中的前两篇,译名为《天演论》,并有许多按语。宣扬“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学习西方,“与天争胜”,“自强保种”,救亡图存,认为中国若能顺应“天演”规律进行变法,即可由弱变强,否则将亡国灭种。严复所介绍的《天演论》及其按语,对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对维新运动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等唯心主义观点。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但没有积极参加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1898年戊戌变法后,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穆勒的《名学》以及《群学肄言》等书籍,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并加按语,阐述己见。在翻译上首次提出“信、达、雅”的标准。宣统初年(1909)设立海军部,严复被授予协都统,不久又被赐予文科进士,以硕学通儒征为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思想日趋保守,对民主主义革命持敌视态度。1915年严复等六人组织了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称帝大造舆论,倡导君主立宪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严复表示反对。本书上卷除《上德宗万言书》外,多为在报刊上发表的论及时政的文章,下卷多为其所译各书的自序。著有《愈懋堂诗集》,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本书版本有《当代十家文钞》,1922年上海国华书局印行贡少卿、蒋贞金编六卷本。

猜你喜欢

  • 北梦琐言

    二十卷。宋孙光宪(约900-968)撰。孙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孙光宪本为农家子,好读书,性嗜藏书,常手自抄写,聚书数千卷。后唐时为陵州判官,旋依荆南高季兴为从事,后劝

  • 经籍纂诂

    一百六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一字伯梁,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江苏仪征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生平热衷兴

  • 无求子伤寒百问

    见《类证活人书》。

  • 玄言新记道德

    见王弼《老子注》。

  • 诚斋挥麈录

    一卷。伪题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知筠州、江东转运副使等。今检其书,实从王明清《挥麈录》中

  • 荣昌县志

    ①四卷首一卷,清许元基纂修。许元基,武进人,曾任荣昌县知县。荣昌县志,创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县令史彰。史氏任县令时,荣昌县十分贫困。县城内,大都是颓房陋屋,县衙也是上漏下淤。史氏奉旨修志,召士民

  • 东皋杂记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内容所记皆为明代朝野杂事,间及经义及音律诗话。其中朝野杂事部分很有价值,关于史事者不少。如辨康定易储,薛瑄不谏,谓“崔铣修孝宗实录,亲见秘阁旧案,瑄衔下注以公出。”等等。尽管薛瑄并

  • 孝经集解

    ① 一卷。清蒋永修(生卒年不详)撰。永修字慎斋,号纪友,宜兴(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平越府知府,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慎斋遇集》。该书依照《孝经》之文诠释,以训童蒙。本与《小学》合

  • 四书通义

    ① 二十卷。明刘剡撰。刘剡字用章,休宁(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对倪士毅《四书辑释》加以订正,另补充了金履祥《大学疏义》、朱公迁《通旨约说》、程复心《四书章图》、史伯璿《四书管窥》、王元善《四

  •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

    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诏以内府所藏宋淳化四年赐毕士安《阁帖》,命内廷诸臣详加校订,选工摹勒。其间搜集诸家释文,最为详备,勘核颇精详。书首乾隆题“寓名蕴古”四字及《淳化轩记》一篇,然后载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