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经传补疏

丧服经传补疏

二卷。叶大庄撰。大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光绪年间著成是书。此书没有序和跋。卷一从斩衰三年章到齐衰三月章;卷二从大功章到记。此书颇有新义。其可取者,如引张尔岐说,认为《礼记》杂出汉儒,应当据此传为正,因而,诸儒有引《礼记》来怀疑《丧服》者,都力辨其错误。又如于斩衰章,妻为夫下,认为妻以夫为至尊,夫以妻为至亲,究竟不能与君父同论。于齐衰杖期章,辨徐乾学言。唐高宗易母之服以三年,母丧无期服,因无期服之祥禫,妻丧之详禫亦废。引汉荀爽传,时人大多不行妻服,况禫制,驳徐说。(清制妻丧期服,给假之日,多于伯叔,是已知重于旁朝,谓从三年而降故有十五日。)齐衰不杖期章,引《白虎通》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亲如母而非母者姑,认为女既适人,降其父母之服,舅姑之服,当然不能逾其父母。于大功九月章,女子子嫁者未嫁者十九字,认为应当依从郑君改读为精。以传文下,言为世父母叔父母等二十字为注,与秦氏《通考》、胡氏《正义》诸说都相合。此条征引诸人,有敖继公、王志长、郝敬、汪琬、徐乾学、张尔岐、姜兆锡、万斯大、秦蕙田、盛世佐、金榜、程瑶田、孔广森、阮元、胡承珙、江筠、李纬等。只是在斩衰章之诸侯为天子下,竟然断言此经为侯国之制,天子之服,例不兼及,则与《郑目录》云天子以下死而相丧,亲疏隆杀之礼有异。隐用敖氏此篇言诸侯以下丧服之说。《胡氏正义》引盛世佐《中庸》三年之丧达乎天子,《曾子》、《孟子》都说从贡子达,力驳敖氏之说,的确有所根据。特《左传》言王一岁而三年之丧二,是天子也有专服。如天子于诸侯,称同姓曰伯父叔父,异叔日伯舅叔舅,当然应该有服。《吕刑》曰伯父伯兄,促叔季弟,幼子童孙,是虽绝旁期,但也不能一无所服,因而,敖氏认为是诸侯以下丧服,郝氏认为断自大夫以下。清代诸儒,都依从郑氏之说,但此经实际上没有天子制服明文。《周礼·司服》载掌王之吉凶衣服,凡凶事,服弁服注,其服斩衰齐衰。《通典》引田琼云,天子不降其祖父母,曾祖父母后太子嫡妇姑姊妹女子子嫁于二王后,都如都人。又说,凡吊事弁绖服,王为三公六卿锡衰,诸侯缌缞,大夫士疑衰。由此可见,是天子之应服者与此经丧服相同。旁期既绝,可以用此经对其加以完备,郑注自然可以弄通(《通典》有天子为皇后父母服议,天子为母党服议,天子吊大臣服议。《宋史·礼志》帝于大臣有挂服之礼,但亦谓吊时),而是书侯国之制,不能作为依据。此书有光绪间玉屏山庄刊本。

猜你喜欢

  • 钱塘县志

    ①十纪,明聂心汤纂。聂心汤,新淦人(今江西新干县),万历时钱塘中令,事至即决,庭无留犊。在任时南湖洪水泛滥,于是建化湾塘、筑闸、疏浚南湖、建捍江塘,民思其德,受百姓尊敬。《钱塘县志》万历三十七年(16

  • 辩言

    一卷。南宋员兴宗(生卒年不详)撰。员兴宗字显道,仁寿(今陕西麟游西)人。历官著作郎、国史编修实录院检讨,乾道(1165-1173)中以谗被罢奉祠。平时观览历世纪解传注之言,凡于理未安者,“退且惧其不纯

  • 虹舟讲义

    二十卷。清李祖惠撰。祖惠本姓沈,字屺望,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高安县知县。此书旨在推求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奥义。

  • 澹初诗稿

    八卷。附《见山堂诗抄》一卷。清沈翼机(约1720年前后在世)撰。翼机字西园,号澹初。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诗分十集:《谋野集》、《新安集》,附《黄山纪游百咏》,皆

  • 四书寻真

    二十卷。清刘所说撰。所说字永庵,直隶浭阳(今属河北)人。是书首有陈世倌、宋梅、谭国桂序。谭序述其言曰:“四书确有真义,余所参解未必遂真。但世之学者由吾未真之说而悟真,未必非寻真之一助。”此为题名“寻真

  • 无住词

    一卷。宋陈与义(1090-1138)撰。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出身,任太学博士,累迁兵部员外郎,官至参知政事。才智超群,儿时就能作文,尤长于诗,尝赋墨梅。著有《简斋集》(已著

  • ■经日记

    一卷。刘尔炘撰。刘尔炘(1865-1931)字又宽,号晓岚、果斋、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清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兰州府五泉书院讲席、主持,甘肃高等学堂总教习。长期从事文化、教育、慈善福利社团工作,专

  • 朱子语类

    一百四十卷。宋黎靖德汇编。黎靖德生卒年不详。是书亦称《朱子语录》。朱熹既没,门人各记其所闻之语。嘉定八年蜀人李道传始取三十三家,刻之于池州,曰“池录”。嘉熙二年其弟性传,又取四十二家刻之于饶州,曰“饶

  • 诗学正宗

    十六卷。明蒲南金(约1537前后在世)编。蒲南金,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是书选历代之诗,起唐虞古辞,讫唐人近体。自四言至七言绝句,分为九体;每体中又分为正始、

  • 燕间录

    见《河汾燕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