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此书又名《中原音韵类编》、《北腔韵类》、《中州韵》,杨朝英简称为《韵编》,一卷。是元人卓从之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根据《中原音韵》改作的,成书较《中原音韵》晚二十七年。卓氏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燕山人。《韵编》与《中原音韵》分韵与撰作体例均相同。只是把周书的“歌戈”改为“哥戈”,“侵寻”改为“寻侵”,“皆来”改为“皆莱”。周书“东钟”“庚青”两韵兼收的字,《韵编》只收入“东钟”韵;“歌戈”“萧豪”兼收的字,《韵编》只收入“萧豪”韵;此类改动可能是因为实际语音有所变化。《韵编》“东钟”等八韵,有三十处五十三个字注“收”。这些字与其他同音字来自《广韵》的不同韵部,这些字在《中原音韵》里往往排在同音节的其他字后面。《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第七条云:“平声如尤侯韵浮字、否字、阜字等类,亦如鞞字,收入各韵平上去字下,以别本声、外来,更不别立名头。”“本声”指本韵部的主体,如“鱼模”部中来自《广韵》“鱼”、“虞”、“模”三韵的字;“外来”指来自其他韵的字,如“鱼模”部中来自“尤”、“侯”、“屋”、“沃”、“烛”、“没”、“物”、“术”等韵的字;这些“外来”字收在“本声”字下,但不别立名头。对这些“外来”字,卓氏一一注以“收”字。卓氏的标注虽然不是新发现,但它标示出周德清排列同音字的规则,而这些“外来”字往往是语音变化的标志,卓氏的标示,为研究元代实际语音变化提供了方便。《中原音韵》把“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两类;但《韵编》却把“平声”分为“阴字”、“阳字”、“阴阳字”三类。明王骥德《曲律》云:“凡字不属阴则属阳,无阴阳兼属者。”卓氏的“阴阳”并不是平声的第三个调类,他三分平声,并立“阴”、“阳”、“阴阳”名头,象对“外来”字注以“收”一样,是分析研究《中原音韵》的标记。“三分法”解剖了周氏“平分阴阳”这一重大语音演变现象,暗示有一种和卓氏关系密切的方言平声不分阴阳,三分平声是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认识掌握平分阴阳的方法。遗憾的是卓氏没有加以说明,遂使人迷惑不解。《韵编》字数较《中原音韵》少了一千多字。此书原刊于明代《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卷首。近年中华书局据此本影印,附于讷庵本《中原音韵》之后。

猜你喜欢

  • 河运备纂

    不分卷。不著撰人名氏。旧钞本,不分卷。全书共二十余篇:淮安运河考、高宝运河考、瓜仪运河考、丹阳运河考、苏州运河考、浙江运河考、上江运道考、江西运道考、湖北运道者、湖南运道考、汶河考、洸河考、泗河考、沂

  • 周礼摘笺

    五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另有《易古文》,已著录。李氏认为《周礼》乃“古周官底簿”,其自序称,曾作《周礼笺》,“复以其余,摘取注中经文互异之字而笺之”,而成此书。李氏又说,过去人们对《周礼

  • 卫生要旨

    一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口译,浙右海琴氏(生卒年不详)笔述。此书是继《西医内科全书》而作。刻于光绪八年(1883)。篇首为总论,次为论寿考康宁、内外集益、各病之由、病赖良医、饮食养身之要、

  • 近取编

    二卷。明胡缵宗(见《愿学编》)撰。此书采录朱熹要语厘成二卷。其名曰“近取”,意为取诸切近日用,以救宗金溪者之弊。殆为驳王守仁之学而发。

  • 诗意记讲

    四卷。清杨名时(生卒年不详)撰。杨名时,字宾实,一字凝斋,清代著名学者,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康熙进士,御纂《周易折中》、《性理精义》等书,实出自他之手,深得康熙帝器重,历官吏部尚书、云贵总督、很

  • 读墨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鸿庆字癯石,号艮斋,江苏盐城人。早年屡应进士不第,便绝意仕途,曾在本县担任教育会、自治会会长等职。他一生勤奋,著有《读诸子札记》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

  • 春秋体注大全合参

    四卷。清周炽(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撰。周炽字旦林,铜陵(今安徽铜陵)人。该书撰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分四卷。卷一为隐公至庄公,卷二为闵公至文公,卷三为宣公至襄公,卷四为昭公至哀公。另有凡例二则

  • 载道集

    六十卷。清代许焞编。许焞字纯也,海宁(今浙江海宁)人,雍正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此书较为全面地汇集编录了历代诸儒的文章、言论集等内容,全书以性道之学及历代儒家为主。全书开头编录了《大学》及儒家五经一章

  • 蒙古新字百家姓

    一卷。宋陈元靓(生卒年不详)撰。陈元靓自署曰广寒仙裔。福建崇安人。宋理宗时,隐居龟峰之梅溪。著有《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博闻录》等。此《蒙古新字百家姓》题名为蒙古文,为《事林广记》丁集第十卷。部

  • 李文正公年谱

    七卷。清法式善编撰。式善字开文,蒙古族,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进士,官至侍读。该谱记明朝李东阳事迹,东阳为明弘治、正德间大臣,卒谥文正。该书搜罗广博,几于巨细不遗。现有嘉庆九年(1804年)重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