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蕉

书蕉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此书杂抄古今名物训诂及奇文隽字可供词藻之用者,随笔札记,分上下二卷。上卷又分勿勿非匆匆、胎卵二族、相马、花刑、杨用修、颖慧、青岚帚、玉米田、胭脂虎、簏簌、禹穴、贾岛诗、山、见生树生、浮丘、盐、暇蟆、五漏、御史滩、护门草、扶竹、君迁树、、白鸟、庾杲之、玄的、萧子云、金枷、轻容、刺闺、木隅、李阳冰、精凿粹、流苏、餐玉法、越纽、万岁夜、摘瓜手、灭明、读书、醒酒石、苦乐龙、外国乞文、山、枳梖子、相思子、禽经、鸟有知、九福、刀笔铭椠、荒朝、平楚、宰我子贱、百兽、张去疾、不夜城、润家钱、吴钩、四皓、杨秉、鳄鱼、水梭花、朱丝栏、记里鼓、龙颔髯所织、驷马、挝鼓、连斤、韦绶、外色、百里洲、海棠香国、勿扱小纸书、执金吾、洞庭渔人、侵牟、三泉、果下马、要害、祈嗣、晁文元、酒海、弧箕服八十三个子目;下卷分梁萧思话、不动尊、与霹雳斗、筇竹杖、班竹杖、画记、萧结、管子注、珠子树、谦、文字、义帝、跳出、四季荷花、亥子之友、泥孩儿、庞安常、昆蹄、弓隆执明、琵琶峰、寿逸群、黄腰兽、大劫、山水、温公、秦结了、面缚、花九锡、盘古氏、黄拨沙、养花天、耗磨日、三浣、张李诗辨、瓜芋、调水符、君主、遵题格、李吉甫、成均、须女、廞、明驼、华岩洞、博物、汶南、枣昏、乡里、橘黄、梦命、买石碑、空桑、宠礼、容头过身、鹿、结须、六鹤堂、极庙、驰道、汉寿、芙蓉香、花妖、盆水如画、化益、骏狼、潮、左担、权务、华不注、邦、山名、律召调阳、殿试、胡苑、刘锜善射、四和香、功得水、知风草、函、涂林、汉隶、王宴、忠州木莲、龙钟竹、枝官、草木、聒帐、勾漏洞、八芳草、三叶、桐知正闰、月昔、地犬、奇偶、六庚、竹枝词、鱼米、白题滑、三罗、牵丝一百个子目。因所载十分庞杂,颇显得无有伦次,且部分内容均为习见者,此书仍不厌其烦地一一载录。有的则纯属抄摘他书内容,而又将原书名隐去,以成己出,如“泥孩儿”条等。有的甚至失于考证而出现纰漏,如以阚止为宰予、浑城为浑珹、陈正敏为陈所敏等。此书有《宝颜堂秘籍》(明万历本、民国石印本)、《啸园丛书》本等。1939年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1960年补印。

猜你喜欢

  • 当湖文系初编

    二十八卷。清朱壬林(生卒年不详)撰。朱壬林,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浙江平湖(今嘉兴)人。嘉庆进士。官直隶清河道。此编于咸丰八年(1858)成书,梓未竣而卒,叙言、凡例均佚。此书以类为序、赋、论、议、

  • 千古功名镜

    十二卷;《拾遗》一卷。宋末元初吴大有(生卒年不详)撰。吴大有字勉道,号松壑,嵊县(今浙江嵊县)人。宝祐间(1253-1258)游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不报,遂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以诗

  •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一百二十卷。乾隆四十四年(1779)奉敕撰。本书《四库提要》作《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书名和卷数均与《四库全书》著录本异。著录本凡王公世袭表十六卷,其中第十二卷为西藏部,第十四卷为哈密、吐鲁

  • 杂学辨

    一卷,附记疑一卷。宋朱熹(敬称朱子)撰。是书以斥当代诸儒杂于佛老之学。共有苏轼《易传》十九条,苏辙《老子解》十四条,张九成《中庸解》五十二条,吕希哲《大学解》四条,皆摘录原文,各为驳正于下。末有乾道二

  • 续古文词类纂

    三十四卷。清王先谦(1842-1917)编。王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十,历任翰林院监修、国子监祭酒、江苏学院、湖南岳麓书院院长等职,著有《尚书孔传参正》、《虚受堂文集》、校刻《皇清经

  • 乐书

    ① 一卷。后魏信都芳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信都芳字玉琳,河间(今河北河间一带)人,少时明算术,兼有巧思,后为安丰王延明召入宾馆。二人抄集古今乐事为《乐书》,延明南奔,芳乃自撰注释。《北史·艺术》有传

  • 通山县志

    ①八卷,清任钟麟修,余廷志纂。任钟麟,字玉波,四川苍溪县人,举人,官通山知县。明以前无县志,嘉靖时,邑人朱廷立曾修,未及就梓,后数十年修辑无人。万历九年(1851)县令张书绅莅任,招诸文学子弟,取全楚

  • 王氏丧服要记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是书对《丧服》之义加以发挥。如亲丧君来吊节,根据《土丧礼》及《丧大记》;三年丧终服不吊,及有小功丧服,改葬父母节,根据《杂记》;老疾三谏去者节,根据《丧服

  • 快雪堂集

    六十四卷。明冯梦祯(1548-1605)撰。冯梦祯,字开之,晚年自号真实居士。秀水(浙江嘉兴)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张居正,病免归故。万历二十一年(1593)补广德州判官

  • 春秋管窥

    十二卷。徐庭垣(生卒不详)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