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人境庐诗草

人境庐诗草

十一卷。《卷末》一卷。清黄遵宪(1848-1905)撰。遵宪字公度,另号人境庐主人,东海公等。嘉应(今广东梅州)人。其父黄鸿藻为咸丰六年(1856)举人,官累户部主事,广西思恩知府。黄遵宪同治六年(1867)中秀才,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应顺天乡试中举。同年聘为驻日使馆参赞,次年赴任。受日维新思想影响。光绪八年(1882)调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光绪十五年(1889)任驻英使馆参赞。光绪十七年(1896)调任驻新加坡总领事。甲午战争后,奉调回国,加入强学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向光绪皇帝面陈变法之见。改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员,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与梁启超、谭嗣同等创办时务学堂、《湘学报》、南学会、湖南不缠足会。戊戌变法后,因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帮助,仅以身免,被革职放还原籍。后以著述,办学终生。遵宪为诗主张革新,认为:“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人境庐诗草〉自序》。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口号。梁启超称:“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饮冰室诗话》)著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是书内容以年为序。卷一为同治四年至十二年,录诗七十二首;卷二为同治十二年至光绪三年录诗五十五首,卷三为光绪三年至七年,录诗四十八首;卷四为光绪八年至十一年,录诗三十二首;卷五为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录诗二十七首;卷六为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录诗六十九首;卷七为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录诗五十七首;卷九为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录诗一百三十六首;卷十为光绪二十六年,录诗七十六首;卷十一为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录诗十九首。卷末录原跋及诗话(上、下)。在诗作中一则表现他的变法维新思想,一则表现他的纯熟创作技巧。是书传世之本有日本国明治四十四年(1911)铅印本,一九三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另有一九三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钱萼孙笺注之“笺注本”,有古典文字出版社1957年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本。

猜你喜欢

  • 易学节解

    五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字勉初,贵州贵阳人。作者认为对于周易的注释不能强为,能解则解。如果不能解却要任意穿凿,就会违背易旨,对周易研究毫无益处。因此丁氏专取诸家解易有未尽或没有解释者,节取注释。其书多

  • 别本农政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在《农政全书》六十卷本外,另有一本四十六卷本,四十六卷本才是陈子龙删定的。从凡例上看四十六卷本与六十卷本在结构上完全相符。实际上,除陈子龙所整理刊行的本子外,并不存在另一个“

  • 唐碑选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翁方纲前后选唐碑五十余种,集为一卷。后姚觐元得其抄本刊印,为咫进斋本。

  • 仪礼要义

    五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大学生,佥书枢密院事。治学反对佛老学,推崇朱熹理学,独穷经古学,自为一家,为南宋名儒。开门授徒,学生争相报名。曾

  • 匡林

    二卷。清毛先舒(详见《声韵丛说》)撰。本书皆是先舒议论之文。其阅考苏轼《志林》所记诸事,并取他人论同一事的文句一并录入,进行驳正论说,形成若干篇。是书立名《匡林》,当为匡正《志林》之意,或取聚众意谓“

  • 重知堂诗

    二卷。清赵善庆(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赵善庆,字怡斋,山东德州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授国子监助教,官至金华知府。曾学诗于王士祯之门,王士祯作《居易录》称赵善庆为才士无双者,赞其诗妙在本色。《重知堂

  • 两岸集

    八卷。明朱廷立(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通山(今湖北东南)人。其生平详见《盐政志》条。此集共八卷。诗四卷,文四卷。其门人兵部尚书刘体乾撰《墓志》,称其学出于姚江,而挤之者复出自姚江之流。今其文集内推

  • 十三经字辨

    八卷。清陈鹤龄(生卒年不详)撰。鹤龄字瑶宾,江苏通州(今南通)人。鹤龄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自为补订,以成此书。本书卷一校画,卷二至卷八校音,书末附有检字。辨画均从字典,以《说文解字》为主,而又

  • 周易三极图贯

    八卷。清冯道立撰。冯道立字务堂。东台人。咸丰元年(1851)举学廉方正。还著有《淮扬水利图说》。此书所说三极,即天极、地极、人极。作者想用图式方法阐明周易实是贯通天、地、人、万事万物的规律,因此凡是过

  • 元释集

    一卷。明释克新撰。克新,俗姓余,字仲铭,自号江左外史,又称雪庐和尚,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在嘉兴水西寺出家为僧。明洪武初年奉诏到南京,派往西域招谕土蕃,其他生平事迹不详。著述除《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