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人物志

人物志

三卷。三国时魏刘邵(约182-245)所撰。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人。建安中为太子舍人,黄初中转尚书郎、散骑侍郎,明帝时初任陈留太守,又诏为骑都尉,升迁散骑常侍。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刘邵博洽经史,工于文辞,当时颇负才名。夏侯惠《荐刘邵表》云:“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曾作《赵都赋》,颇得明帝称美。又作《许都赋》、《洛都赋》,以讽谏当时。刘邵一生著述极多,曾撰《皇览》、《都官考课》、《律略论》、《法论》、《人物志》等,多亡佚,唯《人物志》尚存。《人物志》现存三卷十二篇,隋唐志均列入名家。《四库全书》修订时,列入杂家类。《人物志》一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论点有:阴阳五行是人的性格、品质和才能的基础,人物的不同是由天赋本质所决定的。《人物志》开头就说:“盖人物之本,出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他主张以自然来说明社会人,以人的自然形质来说明人的社会本质。阴阳五行是怎样决定人的道德品质的呢?刘邵认为木、金、火、土、水“五行”相应地决定人体的骨、筋、气、肌、血五种成份,由此再相应地表现为仁、义、礼、信、智“五常”。他说:“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即五行。是说人的形体是“五行”的体现。“五行”各有不同特征;分别在身体的各部位体现出来。人体的五部分决定着人的五种道德品质。他认为,人们禀受五行的成份不同,而表现出在道德品质、性格、才能,乃至容貌、态度、声音、面容等的区别。他说:“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偏至之材”,指道德品质、性格、才能有所偏。“胜体”,指身体中占优势的“质”。是说,“偏至之材”是由于身体中占优势的那种“质”决定的。人的品德、性格的不同,是由于五行中某一行居于优势的缘故。刘邵还说:“偏材之性不可移转”,人们生来就是“偏至之材”,而且“偏至之性”是无法移转,不可改变的。刘邵又说:“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中和”,阴阳清和。唯有圣人,不是“偏至之材”,禀受阴阳二气十分适量,五行的成份也恰到好处,五种道德完全具备,各方面平衡发展,表现为平淡无味,实际上在“平淡”中包涵了绚烂和伟大。刘邵的人物的不同是由于天赋本质决定的,而不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观点是片面的。他以“五行”来说明人体,说明道德品质,也是穿凿附会、任意拉址。他主张从形质来考察人的品德才能,从根本上说也是荒谬的。《人物志》问世以来,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为其作注者,雕刻发行者大有人在。其注主要以北魏刘昺注。主要版本有《汉魏丛书》本,明万历刘氏刊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明嘉靖已丑刊本,明仿宋本,乾隆十二年彭氏宝机楼重校定刊本,万历刊本,似即两京遗编本,益雅堂丛书本,《畿辅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东宫切韵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顾震福辑。《东宫切韵》为唐时日本人士所撰,《日本现在书目》不载,其书亡佚已久。《倭名类聚钞》所引凡五条:“囚”下云:“囚系禁罪人也,人固在狱也。”“根”下云:“根株草木本也。”“葩

  • 大学偶言

    一卷。清张文梵撰。张文梵字风林,又字树声,萧山(今浙江萧山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此书共有四十六条,虽名为《大学偶言》,却多处解说《中庸》,说《大学》者仅数条。书中以为朱子《

  • 灵芬馆词话

    二卷。清郭麟(生卒年未详)撰。郭麟著有《金石例补》,是有名的浙派词人。其论词推许南宋姜夔、张炎一派,于清代词人则奉朱彝尊为教主。本书论述清初及同时友朋之词,间亦及于宋元诸家。卷首即开宗明义,分词体为四

  • 兵经百言

    见《兵经》。

  • 石堂遗集

    四卷。宋陈普(1244-1315)撰。陈普,字尚德,号惧斋,宁德(今福建)人。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尝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学者称石堂先生。此本以浑

  • 清河县志

    四卷,续录艺文一卷。明孟仲遴纂修。孟仲遴,陕西凤翔人,嘉靖进士,曾任清河县知县。清河旧无县志。嘉靖二十九年(1550)孟仲遴任清河县令后,立意创修志书。其“询访搜剔,稽求采摭;迹今追古,溯流穷源,有得

  • 易序图说

    二卷。明秦镛撰。秦镛字大音,江苏无锡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历官清江知县,河南通御史。此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数,因合先天、后天而求之。上经分五节,象阳。下经分四节,象阴。合上下为九以象乾之

  • 春秋三传杂案

    十卷。清赵佑(详见《尚书质疑》)撰。该书是作者读《春秋》的心得,依经传次序条录,其中关于《左传》的五卷,关于《公羊传》的三卷,关于《穀梁传》的二卷。该书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中的误说多有驳正,对何休《

  • 天文图说

    四卷。英国柯雅各撰,美国摩嘉力,清薛承恩译。柯雅各、摩嘉力、薛承恩三人生平籍里均不详,只是书前冠之“光绪壬午译人撰序”,题“俾人知天空诸曜如许众多,如许广大、如许荣耀。因识造物主之全智大能。于是小心翼

  • 左传官名考

    二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卷首有自序,称春秋时的职官名称见于《左传》者不一而足,于是在公余之暇,取《左传》温习,凡遇诸国官名,各分别抄录,并附载注疏之说于下,与《周官》参校。有国异而官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