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十六卷。清王德瑛编。王德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汉时《孝经》分《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今文孝经》为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所注,《古文孝经》为孔子后裔,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所传。秦始皇为了消灭一切反秦势力,大肆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孝经》自然也在被焚之列。当时河间人颜芝将《孝经》深藏起来,使之免于被焚。西汉初年,颜芝之子颜贞出示家中所藏《孝经》,凡十八章。后郑玄为此书作注,即为《今文孝经》。鲁恭王坏孔子庙讲堂时,于壁中所得《孝经》,凡二十二章,后孔安国为之作注,即为《古文孝经》。至南朝梁,孔安国所注之《古文孝经》亡佚。至隋秘书监王劭访求得之,并转示刘炫。后人考之王劭所得之《古文孝经》为刘炫伪造。至唐,唐玄宗以《今文孝经》作注,宋邢昺疏。《古文孝经》遂废。《唐会要》载:“开元十年元月,上注《孝经》颁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年五月,上重注,亦颁天下。”《旧唐书·经籍志》:“《孝经》一卷,玄宗注。”《新唐书·艺文志》:“今上《孝经制旨》一卷,注曰玄宗。”《旧唐书》与《新唐书》所说实为一书。天宝四年九月,玄宗御注《孝经》刻石于太学,因称《石台孝经》。后元行冲为之作疏,宋邢昺即以元行冲疏本为蓝本重修此疏。王德瑛所编《今古文孝经十六种》汇集了汉孔安国至清阮元,历代校注解说《孝经》的好的书籍,它的刊行为治《孝经》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资料。《今古文孝经十六种》目录:汉孔安国《孝经传》、宋邢昺《孝经正义》、宋司马光《孝经指解》、宋朱熹《孝经刊误》、元董鼎《孝经大义》、元吴澄《孝经定本》、明项霦《孝经述注》、明黄道周《孝经集传》、《御注孝经》、《御纂孝经集注》、毛奇龄《孝经问》、李光地《孝经全注》、吴隆元《孝经三本管窥》、无名氏《孝经解纷》,任启运《孝经章句》、阮元《孝经义疏》。有清嘉庆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拜梅山房几上书

    二十一种,二十二卷。清陈钟原编。陈钟原,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是书所收颇杂,有时人诗文集,如清郑燮《道情》一卷,陈之纲《想当然诗》一卷等,有流传甚罕的董秉纯《百花吟》一卷、李忠鲠《八砖吟馆诗存》一卷。

  • 来易增删

    八卷。清张祖武撰。张祖武长安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此编就是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除了《易注》的烦冗,间补以《易传》、《本义》诸说。其错综、变爻、中爻、大象、卦情、卦画、卦占之类则一仍其旧。《

  • 潘刻三种

    七卷。清潘衍桐(详见《尔雅正郭》)撰。三种为《尔雅正郭》三卷、《论语训诂考》二卷、《缉雅堂诗词》二卷。前两种经学著作均为潘氏于光绪年间视学两浙,在诂经精舍讲学之作。《尔雅正郭》,本书有专条介绍,可参阅

  • 易原就正

    十二卷。清包仪(生卒年不详)撰。包仪字羽修,河北邢台人。拔贡生。其自序称,早年听说有《皇极经世》而没有途径得到此书。从顺治辛卯到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薄游麻城,才从王可南家得此书。到江宁后,寄

  • 越中先贤祠目

    一卷。清李慈铭(见《汉书札记》)撰。该书记汉代至清代浙江地方名士贤达凡二百二十二人。首写先贤祠之缘起,次定崇祀先贤之例,意在严格选择界限。此书为慈铭撰写并刊行。现有光绪十一年(1885年)刊本。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

  • 郑长者

    见《郑长者书》。

  • 地志启蒙

    四卷。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译。不著撰人。这是一部地志学概论书,专为中国初学者而译。原书可能与《地理质学启蒙》合为一编,艾约瑟为方便读者学习而将其析为二帙。书中首先叙述了绘制地球仪及地图的

  • 披肝露胆经

    一卷。旧本题明刘基(详见《国初礼贤录》)撰。《明史·艺文志》对此书有著录。然而书中所述《分龙诀》与《穴情》二篇,大半为《撼龙经》等书内容。其“沙诀”、“水诀”等歌也都较为浅俗。末附《南北平阳论》数条,

  • 柏斋三书

    三卷。明何瑭(详见《医学管见》条)撰。此书三卷,一为《阴阳管见》,一为《乐律管见》,一为《儒学管见》。大多好为异说,如论阴阳则以周子相生之说为不可信,且极诋《张子正蒙》及《邵子经世》诸书之过失。论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