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信辨误录
一卷。明陈虞岳撰。陈虞岳,泰和(今属江西)人,生卒仕履均不详。乃正统年间(1436-1449)大臣陈循的五世孙。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时,陈循作为内阁首辅,却不能决策,致使英宗为瓦刺部俘虏,后景帝欲废英宗太子,陈循又不能匡正谏阻,这都为当时人所讥笑。陈建《通纪》中曾详载此事。陈虞岳认为这是诬蔑其祖上,故作此书以辨之。然考诸历史,书中所辨内容,只有力阻南迁一条属实,其他均为讳饰之词,故该书内容虚诞,不足凭信。《四库全书》采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一卷。明陈虞岳撰。陈虞岳,泰和(今属江西)人,生卒仕履均不详。乃正统年间(1436-1449)大臣陈循的五世孙。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时,陈循作为内阁首辅,却不能决策,致使英宗为瓦刺部俘虏,后景帝欲废英宗太子,陈循又不能匡正谏阻,这都为当时人所讥笑。陈建《通纪》中曾详载此事。陈虞岳认为这是诬蔑其祖上,故作此书以辨之。然考诸历史,书中所辨内容,只有力阻南迁一条属实,其他均为讳饰之词,故该书内容虚诞,不足凭信。《四库全书》采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八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他搜集整理的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的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殷墟书契》所收甲骨,大多数为罗氏自藏。
见《孙膑兵法》。
十一卷,《文约》四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明末以反对阉党闻名。清兵入关以后,积极投身抗清复明运动。曾在南明鲁王政权中任职。后来隐
五卷。周商鞅(约前390-前338)撰。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公孙氏,名鞅,故又被称为公孙鞅或卫鞅。曾在魏相公叔痤家做过家臣,后入秦国,辅佐秦孝公。初为左庶长,很快升为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前350)
一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广西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由翰林院编修补福建道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三御史之称。太平天国起义,朱琦回籍办团
二卷。清沈豫(详见《读易寡过》)撰。沈豫字小旉,号补堂,萧山(今浙江萧山)人,文学生,精《左传》学。东汉学者服虔注《左传》,号为精审,曾与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并立于学官。南北朝时,河洛流行服虔注,江左
十二卷。附《诗声分例》一卷,清孔广森撰。孔广森(1752——1786年)字众仲,又字约,号顨轩,曲阜(今山东曲阜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无意仕进,遂告归,三
三十六卷。元吴澄(1247-1333)撰。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字。泰定初年开经庭,澄为讲官,曾主修《英宗实录》,诏加为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数千
八卷。附《证学》十卷。清傅守谦撰。生卒年不详,清末民初间人。傅守谦字济川,一字尹吾,斋名曰“达可”,遂以为号,又称达可先生。汉阳(今湖北汉阳)人。《达可斋文初集》按内容分七类:论辨类、序跋类、考证类、
四卷。明陈继儒撰。陈继儒见《见闻录》条。《太平清话》是一部杂记古今琐事的书。这部书征引舛错之处,不可枚举。当时都传称陈继儒能识古今书画。然而如果看他的载著,实在有辱这么宏大的名声。这是《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