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直格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直格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直格方》三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金刘完素(详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撰,伤寒类著作。《伤寒直格方》又名《伤寒直格》、《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元葛雍编。雍字仲穆,号华盖山樵,临川(今属江西)人,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此书大旨与《素问玄机原病式》相近,于伤寒证治议论较详。书前有序一篇,不知何人所撰。上卷统论阴阳脏腑、经络病证、运气主病及脉诊等。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分析病证及其诊治。下卷载麻黄汤、桂枝汤及益元散、凉隔散及黄连解毒汤等三十四方。此书有方有论,不分门类。其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和脏腹经络学说论述伤寒之病因证治,所论有独到之处。清代医家汪琥评其书说:“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有元天历元年(1328)建安翠岩精舍刻本,明洪武六年(1373)陈氏刻本。《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简称《伤寒标本》。此书上卷载以伤风、伤寒、中暑、中湿四证为始,至劳复、食复共四十六种杂证,分别表里,辨其缓急。下卷则载所用之方,集麻黄、桂枝等五十二方。其中传染一条,称双解散、益元散皆为神方。书中所载医方及刘氏学术思想、治疗外热病的体会,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如书中所载以凉膈散、天水散、益元散等方治疗外感热病表证,黄连解毒汤、三一承气汤治疗里证,以双解散、通圣散为表里双解之药,确实超于当时医家。此书对后世研究《伤寒论》及刘氏学术思想有一定价值。然此书中所载亦有与《宣明论方》重复之处。有《刘河间伤寒六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合订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翼駧稗编

    八卷。清汤用中撰。汤用中字芷卿,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从该书卷二内容可知他是赵翼的外孙。该书为笔记小说,仿《阅微草堂笔记》笔法,分条记事,涉及名人轶事、乡里传

  • 黑龙江通志纲要

    二卷。民国金梁撰。金梁久宦东三省,热衷于清朝掌故,长辽政焜,尝令各属纂辑乡土记。备续《盛京通志》,又以《吉林通志》尚有所遗,每欲取而补辑之。民国九年(1920),孙烈臣督黑龙江,以黑龙江省通志事相属。

  • 校字录

    共十三卷《校字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清玉麟(1766-1833)等撰。玉麟,满族,姓哈达伯喇氏,字子振,一字厚斋,号研农。乾隆进士,官兵部尚书,伊黎将军。是书为《字典考证》的别本,玉麟为校正《康熙

  • 丝纶捷要便览

    一卷。不著编辑者名氏。该书乃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内阁票旨成式,按曹司为次,分类标载,大概是由两房中书舍人抄撮而成。书末有《秋审题本》,也是当时的一份案牍公文。《四库全书》载两淮马裕家藏本。

  • 谿叟居处静,谿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潇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 粤西偶记

    一卷。清陆祚蕃撰。陆祚蕃,字武国,平湖(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至贵州贵东道。本书主要记其在广西督学时道路险阻之苦,及为当地土司所不理之事。有《说铃》(康熙本、道光本)

  • 禾中灾异录

    一卷。清陶越撰。陶越,字艾村,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是其祖父随手散记。皆录天启、崇祯两朝遗事,见闻最真实。郡志中有不载或载而不详的,诠次,以续桑梓旧闻。此本为海宁县管廷芬手抄本。

  • 听雨纪谈

    一卷。明都穆(详见《壬午功臣爵赏录》条)撰。都穆登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而此书自题作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距其登第之时有二十多年。都穆在濠上教授二十年,始补博士弟子,又三年而成进士,则作

  • 类书纂要

    三十三卷。清周鲁(生卒年不详)撰。周鲁字南林,无锡人。此书为抄录类书而成。其内容全不注明出处。有的舛误相因,并无新意。

  • 霞绮楼仅存稿

    一卷。清李道漪(生卒年不详)撰。李道漪,字蕙清,浙江嘉兴人。此书与汤淑清著的《晚香楼诗词稿》、濮贤嫏著《意眉阁诗词》合刻名为《李氏诗稿》。书前有其兄李道详写的记。书后有:“女兄李道沅、姨甥濮思弇、思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