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类方

伤寒类方

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本书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虽仅一卷,却是徐氏历时七年,五易其稿而成。徐氏认为张仲景《伤寒论》,并非是依经立方之书,而是为救误而作。“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无定”,而当时随证立方,原无定序,因此,他的《伤寒类方》不以六经分类,削除阴阳六经门目,使方以类从,证随方见。便于人们按证以求方,不必循经以求证。徐氏将《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三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元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杂方十二类。当时,人们对于《伤寒论》众说纷纭,然对于仲景原著的六经辨证是别具见解的,而徐氏之说虽未必尽符仲景原书之意,但却颇有独创性,如该书中“大青龙汤”条“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阳证者,此汤主之。”徐氏注:“按此条必有误,脉浮缓,邪轻易散;身不痛,外邪已退,乍有轻时,痛未入阴,又别无少阴等证,此病之最轻者,何必投以青龙险峻之剂,此必另有主方,而误以大青龙当之者也。”又如,“甘草茯苓”汤下注云:“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汤主之。”徐氏认为汗出者乃发汗后汗出不止,非因伤寒而自汗。此书每类先论主方条文,并将同方条文附述于后,从方治规律阐述《伤寒论》辨证论治原则性与灵活性,对各类方药性、病证、适应范围、加减变化有较全面论析,见解独特,颇受医家欢迎。书末附六经脉法,论正证之外又论别证、变证,附以刺法。有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光绪四年(1878)扫叶山房刊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

    一卷。唐代释法顺撰。法顺生平事迹详见《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辞条。《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亦称《华严五教观门》。因华严宗将佛教一切流派分为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五教,认为《华严经》教理最

  • 兵经百字

    见《兵经》。

  • 读左索解

    十二卷。清王大经撰。大经原名日洪,字陆亭,浙江人,曾作过兰水颐山学官。此书成于道光癸未(1823)。他鉴于《左传》注本很多,世上流行各种版本,善者不多,不利于童蒙诵习,于是取陆粲《左传附注》、顾炎武《

  • 宝真斋法书赞

    二十八卷。宋岳珂(1183-1234)撰。岳珂,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其里贯不详。鄂国忠武王岳飞之孙,敷文阁待制岳霖之子。历任户部侍郎、淮东总领。是书俱以其家之所藏前人墨迹自晋唐迄于南宋,各系以跋

  • 孟子刘注

    一卷。汉刘熙撰。熙字成国,北海郡(今山东潍坊西南)人。汉训诂学家,著有《释名》八卷二十七篇,为汉语语源学重要著作。清宋翔凤编辑。《吴志·韦曜传》中,曜称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今本《释名》题为汉安南

  • 双江文集

    十四卷。明聂豹(1487-1563)撰。聂豹,字文蔚,号双江,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其生评事迹详见《困辨录》。此集乃其侄礼部郎中聂静所编,第一卷至第十一卷皆文,第十二卷为诗,第十三卷为寿文、杂著。据

  • 逸园新诗

    一卷。《咏怀诗》一卷。明耿志炜(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耿志炜,字明夫,号逸园,陕西武功(咸阳)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提督四译馆少卿。是编乃耿志炜归田后所作。其于诗境未能

  • 李鸿章游俄记事

    一册。俄国维特(Witte)撰,王光祈译。维特,俄之名相,于俄皇尼古拉二世时历任要职。1906年辞政后隐居国外,次年追忆旧事,撰为笔记,止于1912年。出版后,各国多有译本,光祈节译自德文本。中涉及中

  • 古乐义

    十二卷。明邵储撰。邵储身世不详。本书在《明史·艺文志》中没有著录。是书考辨韶乐最详,但邵储不知经传中所讲的韶乐,都是廖廖数语,毫无声律器数可以推究,他以为当时的韶乐就是如此,所以是书牵强附会之处随处可

  • 续碑传集

    八十六卷。清末缪荃孙(1844-1919)撰。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官至四品。钱仪吉《碑传集》所收内容止于嘉庆朝,荃孙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