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注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论注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清柯琴(生卒年不详)撰。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后迁居吴之虞山(今江苏常熟),生平事迹,文献记载不多,从孙介夫、冯明五等为其《伤寒论翼》所写的序文中,可知他约生活于康熙、雍正年间,早年为儒生,好古诗文,贫而不得其志,后弃儒治医。柯氏博学多闻,工诗善文,于医学颇有建树。所著《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另有《内经合壁》一书已佚,今不传。柯氏对《内经》、《伤寒论》均有研究,曾校正《内经》。柯氏于《伤寒论》致力最深,认为《伤寒论》虽注家很多,但众注纷纭,初学者无所折衷,故为之逐条逐句加以研勘,使其条理井然,立论明晰,撰此《伤寒来苏集》。“来苏”一词源自《尚书》“徯予后,后来其苏”。“苏”为更生之义。柯氏以《伤寒论》千古沉湮,自此又得更生,故以此命名其书。全书二十二万余字。《伤寒论注》成书于康熙八年(1669)。为《伤寒论》的注释。柯氏认为自明清以来,重新编次《伤寒论》者多自成格局。王叔和所编次,已非仲景原篇,内容颠倒窜易。至方有执、喻昌等人各为更定,距仲景原旨更为遥远。对于“三百九十七法”、“伤营伤卫、两伤营卫”的“三纲鼎立”诸说均持反对意见,认为是“巧言簧簧,洋洋盗耳,此郑声所为乱雅乐也”。柯氏乃逐条逐句加以研究校勘,重编注,以证为主,将《伤寒论》原文依据六经的方证,分立篇目,摘出脱文衍文,例句冗句,或删或正。卷首先立总纲一篇,汇集《伤寒论》总论伤寒之条文,分别予以注释,其次依六经之序,分述各经之脉证。各经之中,亦先立总纲,然后以证为主各为篇目,把《伤寒论》条文各以类从,分别予以校正、疏证、阐发。皆条理疏畅,讨论明晰。柯氏认定论中广泛存在着“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等,为了阐发仲景辨证心法,他还汇列了各种证法。例如“太阳篇”,他汇列了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五苓散、十枣汤、陷胸汤、泻心汤、抵当汤、火逆、痉湿等十一证类。桂枝汤证类,汇释有关脉证十六条,桂枝坏证十八条,桂枝疑似证一条,有关桂枝证十八方。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方统列于此。麻黄汤证类,汇释有关麻黄汤脉证十四条,麻黄汤、柴胡汤有关脉正一条,汗后虚证八条,麻黄汤辨证四条,有关麻黄证五方,如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方统列于此,其他诸证,均如此类分条列。《伤寒论翼》,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书为《伤寒论注》的补充论述,论述伤寒之大纲大法,纲领性叙述六经分证,谓可以“羽翼伤寒”,故以“翼”名之。书中根据《伤寒论》所提辨证论治问题,进行专题论述,共十四篇专论,为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并启微、风寒辨惑、湿暑指归、痉湿异同、平脉准绳、六经病解(二篇)、制方大法、六经方余论等。前七篇为上卷,其余为下卷。书中分析六经病脉证、治法以及转归等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伤寒附翼》,论《伤寒论》诸方,结合病因、病理、脉证、方义、使用法则,颇能启发后学。此书只论六经的方法,一百一十三方分隶六经,每经先述六经诸方“总论”,次述各方证治及作者临床应用心得。在不同程度上结合病因、病理、色脉、证候等诸方面,来阐发治方大义及其适应证。对方药的应用更较原方主治有所补充,如以桂枝汤治久疟、久痢等疾,有独到之见。柯氏对《伤寒论》中有关“合病”、“并病”的理论亦有新的阐述。虽与《伤寒论》原意略有不同,但证诸临床实践,阴阳错杂,虚实互见的病证确实很多,诸阴之证同时并存的病变,亦不少见。可见柯氏笃好仲景之学,且能通过自己实践,充实前人之说,阐发推广。上述三书注重理法,与临床联系较紧,故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影响颇大。但在论述中过于强调地面分区的理论,有忽视经络的倾向,有时亦不免有拘泥于原文和牵强之处。有乾隆二十年(1755)马中骅校刊本,同治四年(1865)灵兰堂刊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楼溪集

    三十六卷。明崔廷槐(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廷槐字公祧。山东平度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四川佥事。据考,廷槐为官期间,所到之处,以兴文教、敦气节为目标,鼎力

  • 尚书解诗经

    一卷。清范士增撰。是卷以《尚书》成句解《诗经》。如以“弗慎厥德虽悔可追”解“氓之蚩蚩”全旨,以“时谓淫风”解《采唐》全旨及《溱洧》全旨,以“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解《伐檀》全旨,以“乃心罔不在王室”解《

  • 医学源流论

    二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难经》、《伤

  • 节序日考

    四卷。徐卓撰。徐卓,清乾嘉时期学者,休宁(今属安徽省)人。《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未著录此书,《贩书偶记》时令类著为“嘉庆戊寅(1818)海棠书巢刊”。

  • 月隐先生遗集

    四卷。明祝渊(1614-1645)撰。祝渊,字开美,浙江海宁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事迹详见陈确撰传。史载:“祝渊于崇祯十五年(1642)计偕入都,值左都御史。山阴(今浙江绍兴)刘蕺山召对面诤落

  • 柳州府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王锦修,吴光升纂。王锦,字纲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广西右江道。吴光升,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六年(1741)举人,候选知县。旧

  • 诸经略说

    一卷。清周世樟(详见《五经类编》)辑。每经为一篇,计《易经》、《书经》、《诗经》各一篇,《春秋》经文合《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为一篇,《礼记》、《周礼》各一篇,共六篇。《仪礼》、《孝经》、《

  • 荣宝堂诗钞

    一卷。清林玉衡(生卒年不详)撰。林玉衡,字璇南,号璇台,连平州(今广东连平)人。官训导,历任曲江、花县、龙门训导,阳山教谕,嘉应州学正,因军功加六品。林玉衡父林丰园,文词雄长岑南垂四十年,其家学渊源,

  • 字辨证篆

    十七卷。清易本烺(生卒年不详)撰。本烺字眉孙,京山(今属湖北)人。道光乙未(1835年)举人,专意纂述,著有《春秋楚地答问》、《一粟斋集》等。是书旨在考辨今书与篆书的沿革,以明篆法,知字体之误书。其体

  • 韩诗外传校注

    十卷。附补逸一卷。清吴棠撰。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今属江苏)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至四川总督,谥勤惠。《韩诗外传校注》原题新安周廷案校注,但书中却有武进赵怀玉的校语。周赵二人均有校注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