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六卷,《本义》一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张氏自称于仲景书致力最久,历经十二寒暑,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撰成此书。后又历经数年,虑有未尽之意,复聚同学及门人参正讲求,加以订正,主要由门人高世栻重予编撰补订成书,故卷首署高世栻纂集。此书卷一、卷二为太阳脉证篇;卷三为辨阳明、少阳病脉证篇;卷四为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篇;卷五为辨霍乱病脉证、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辨痉湿暍病脉证、辨可不可下、汗、吐病脉证;卷六为辨脉法、平脉法。张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认为《伤寒论》虽是论述外感之书,但若能懂得它的理法,掌握主要的辨证关系,则一切疾病的症结,都不难迎刃而解。主张研究《伤寒论》应从五运六气入手,方能得其大义等等。此书即汇集了张氏的研究心得,同时又撷取前贤注疏,将《伤寒论》中内容相似条文汇为一节,概括注论,纲目清晰,便于后人掌握。对前人注疏未当者亦加以批评。如谓成无己旧注中以风伤卫、伤寒营脉缓为中风、脉紧为伤寒、无汗宜麻黄汤、中风、恶风有汗宜桂枝汤为说皆未当。此书对后世医家影响较为深远。此书后附《本义》一卷。有平远楼刻本,同治九年(1870)内邑公局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校经山房印本。

猜你喜欢

  • 说苑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之第二十三种。其校《说苑》,取宋本、元本、明楚府本,及孙志祖校订本,以校程荣本,正字大书,注其讹字于下。参用经、子、史注、类书,辑录佚篇于后,并与其所校《新序》相同,

  • 易原奥义

    一卷。《周易原旨》六卷。旧题保八撰,朱氏《经义考》同,四库馆臣改作宝巴,生平不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云:“其书有方回、牟瓛序。称之曰普庵者,其号;曰公孟者,其字也。”方、牟二人俱由宋入元,则保八为元

  • 周人经说

    八卷。清王绍兰(1760-1835)撰。绍兰字南陔,一字畹馨,浙江萧山(今萧山县)人。乾隆癸丑进士,历官南屏知县、泉州知府、福建巡抚等职。少嗜学,究经史大义,以许慎、郑康成为宗,于《仪礼》、《说文》致

  • 垒字编

    一卷。清汪汲(生卒年不详)撰。汪汲字葵田,著有《韵府纪字》、《事物会原》、《汇集经验方》、《乐府标原》、《宫调总论》等。是书专录垒体之字,依《康熙字典》分部,以笔画多少为序。惟所收之字专尚新奇,多不可

  • 东白堂词选初集

    十五卷。清佟世南编。世南字梅岑,辽宁辽阳人,生卒年不详。世南鉴于唐宋词有《花间》、《草堂》诸集,明词选却无善本;清词家有《倚声》、《今词》二选,但搜罗未富。故与陆进、张星耀商榷去取,合明清词人所著汇为

  • 将略要论

    不分卷。清刘璞撰。刘璞,字连城,洵阳(今属陕西)人。生卒年不详。据此书《跋》知其为行伍出身,军事阅历极为丰富。“连城镇军带兵数十年,身经百战,语皆从阅历而来”(《将略要论题跋》)。此书又名《将略要言》

  • 武林元妙观志

    四卷。清仰蘅编纂。仰蘅,羽士。武林元妙观在吴山麓据山川之胜。唐元宗时紫极宫,李北海蜥蜴碑十一个字,至今犹存。宋改为天圣观,事迹载于史册,尤盛一时。志成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全志共四卷,分为:卷一

  • 李伯文诗集

    二卷。明李奎撰。李奎字伯文,号珠山。又号龙珠山人。归安(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起家力笔,官锦衣从事。奎当时不仅以诗鸣,且为贤者,尚气节。沈炼具疏弹劾严相父子,奎倾身庇之,故严世藩欲中以奇祸。奎得

  • 异字音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任大椿辑。《异字音》一书,《七录》、《隋志》及新旧《唐志》皆未著录。唯《广韵》下平十五青征引两条:“詅,詅音相次,出《异字音》。”“跉,徐行不正貌,出《异字音》。”据此可知《异字音

  • 锲不舍斋文集

    四卷。附《诗》一卷。清李祖望(1814-1881)撰。李祖望字宾嵎,江苏江都人。贡生。从梅植之学《楚辞》、《文选》。博通经史,湛精六书。著有《说文统系表》、《古韵旁证》、《唐石经笺异》、《小学钩沉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