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净名玄论

净名玄论

八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净名玄论》一书,亦有称《维摩略疏》或《校维摩义疏》。作于隋炀帝为晋王时,居慧日道场时所作。其初三卷释名题,中三卷释宗旨,最后二卷释会处。在释名题中,先叙名本,后释本名。在名本中分有十科,即:一、教广三门,以三根、三慧、三位、三忍、三病、三法、三句、三绝摄法解释三门。二、会三为二,广辨天竺外道诸师异宗,世间尘识或单或复种种四句。三、会二归一,谓不二。四、灭一归绝。五、同异。六、迷悟。七、释八门。八、摄法。九、体用。十、共释。皆广明不二之义。在释本名中先总论众教有五科,后以释人法,释人释法三科分别解经。于释人中,初释名;次辨立名有因无因,三明维摩德用,四论现生。于释法中,初释不思议,次释解脱,最后释法。在释不思义中,又有四章,即:来意、释名、辨体、释多少。“体”是指真俗二境,“多少”即闻不定宗旨,以权实二智为宗。在别二智中,分有十一门,即:一、翻名,二、释名,三、境智,四、同异,五、长短,六、六智,七、开合,八、断伏,九、摄智,十、常无常,十一、得失。在第三大段释会处中,分有会处、化主、徒众、教门四科,并加以辨别。次释净土,解释经文。后论报应净土有无。此论词旨归法,注辨滔然,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续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安庆府潜山县志

    十二卷。清周克友纂修。即康熙《潜山县志》。

  • 华夷变态

    五卷。林怒、凤罔编。林怒及其子凤罔,日本人,德川幕府的鸿文学士。该书系日本德川幕府根据赴日的中国和南洋各国的商人、船员收集的关于清朝的情报所编。日本人以明朝为华夏,清朝为夷虏,该书主要记明清易代及其后

  • 太平御览

    一千卷。初名《太平编类》,又称《太平总类》、《太平类编》。北宋李昉(925-996)、扈蒙等十四人,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奉宋太宗之命编撰。历经八年编成此书。据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所载:书成之后,

  • 存家诗稿

    八卷。明杨巍(1514-1605)撰。杨巍,字伯谦,号梦心,海丰(今属广东省)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巍工诗,撰有《存家诗稿》。是集为杨巍诗集。共八卷。初刻于万历年间,前有万

  • 群经纲纪考

    十六卷。清李滋然撰。李滋然,字命三,四川长寿(今长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至广东电白县知县。这部书作于宣统庚戌年(1910)。是书首载清德宗整顿学务要求读经的诏谕,次录张之洞

  • 乾州厅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蒋琦溥原本、林书勋续修,张先达纂。林书勋,字麟阁,粤东人,曾任乾州厅同知。张先达,字行可,贡生候选教谕。《乾州厅志》清同治十一年(1872)修,光绪三年(1877)续修刻本,共十六卷

  • 潘司空奏疏

    六卷。明潘季驯撰。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代水利家。嘉靖进士,以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嘉靖四十四年(1566),总理河道。隆庆五年(1571),主持

  • 春秋统例

    一卷。唐啖助撰,清马国翰辑。据陆淳《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卷一《啖氏集注义》说,啖助在完成《春秋集传》以后,又“撮其纲目,撰成《统例》三卷,以辅《集注》,通经意焉”。可知《春秋统例》是《春秋集传》的大纲,

  • 读史举正

    八卷,清张熷撰。张熷,字曦亮,号南漪,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九年(1744年)拔副贡、十六年(1751年)中举,举经学,后未试即卒,著有《南漪遗集》。《读史举正》一书即是张增读史心得,随笔而成

  • 春秋属辞比事记

    四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毛氏认为“属辞”是“史文之散漶者宜合属也”,“比事”是“史官所载之事畔乱参错而当为之比以类也”。既反对汉儒所谓“属合辞令,比次战伐”之说,亦不赞成后儒所谓“辞有褒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