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一卷(影印本)。罗振玉辑,民国十二年(1923)印于天津。所收《易经》八行,从《升卦》“曰允升大吉”起,至“无所疑”止;《尚书》五十行,从《武成》“壬辰旁死霸”起,至《洪范》“三日祀四”止;《诗经》十六行,从《小雅·小明》“明明在上”起,至“惮我不暇”止;《礼记》六十九行,从《檀弓上》“之弟”起,至“子辱与弥牟之”止,又从《月令》“季春之月”起,至“母害五谷母”止,又从《乐记》“于陈”起,至“乐者为”止;又从《表记》“稷之祀”起,至“诗曰后”止;此外还存有《王制》“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十字。《周礼》,从《天官·内宰》“大与其粗良”起,至“上春诏”止;又从《春官·大宗伯》“相大丧亦如之”起,至“乃颁”止;《地官》则存《媒氏》、《司市》、《掌蜃》、《保氏》、《土训》等篇的一些残文。据罗振玉序,此册得自山阳丁氏,故册后有丁晏、丁寿父子二跋。按,北宋石经刊于宋庆历元年(1041),内容为《易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字为篆书、楷书二体,书石者为杨南仲诸人,故其篆文斐然可观。立石未久,经金、辽之乱,石已残毁,到元末之乱时,石已亡佚。自唐开成石经以来,如孟蜀石经、南宋石经等,拓本皆有流传,唯独北宋石经拓本,稀若星凤。后人虽有考订宋代石经文字异同的愿望,但却有文献不足之感。丁氏所得的宋拓残本,虽然北宋《汴学二体石经记》之文已有记载,但拓本本身却必赖罗氏才得以流传。此册所存字虽少,但对于考证宋代石经,却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 黔书

    二卷,清田雯纂修,田雯(1635-1704),字子纶,一字纶雯,号猗亭,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授中书舍人。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光禄少卿、贵州巡抚、江苏巡抚、户部侍郎等职,清

  • 春秋日表

    一卷。清张冕(详见《春秋至朔通考》)撰。该书考证春秋时的天文历法,并列表说明。有清嘉庆年间刻本(与《春秋至朔通考》、《春秋初年岁星行表》、《春秋日食星度表》合刊)。

  • 伯山全集

    四种,四十三卷。清康发祥(1788一?)撰。康发祥字瑞伯,江苏泰州人。全集所收书除《三国志补义》外,均为其诗文集。计有《伯山文钞》一卷、《伯山诗钞》十七卷(包括《癸巳集》一卷、《由庚集》七卷、《爱日集

  •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1645-1712)撰。卞永誉字令之,号仙客。镶红旗汉军,一作正白旗。官刑部右侍郎。工画能书,精于鉴赏。朱彝尊论画诗曾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当时卞永誉与宋荦皆精于

  • 罗昭谏集

    八卷。唐罗隐(833-909)撰。罗隐生平见《两同书》(辞目)。罗隐著作很多,《崇文总目》载有《罗隐集》二十卷,《江东后集》十卷,《甲乙集》十卷,《罗隐赋》一卷、《罗隐启事》一卷,《谗书》五卷,但多数

  • 忏摩录

    一卷,清彭兆荪(1768-1812)撰。彭兆荪字湘涵,又字甘亭,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平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小谟觞馆诗集》八卷,《诗余》二卷,《潘润笔记》,已著录等。《忏摩录》为兆荪早期作品。姚椿

  • 广事类赋

    四十卷。清华希闵(生卒年不详)撰。华希闵字豫原,无锡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华希闵在校刻吴淑的《事类赋》的时候、发现此书有许多遗漏的内容,于是在《事类赋》的基础上,增加补充编为此书,附刻于其后。共二十七

  • 元史纪事本末

    二十七篇。明陈邦瞻(?-1623)撰。邦瞻字德远,高安(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历福建按察使,福建、河南布政使,累官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他继《宋史纪事本末》

  • 易经蒙引

    十二卷。明蔡清(1452-1508)撰。清字介夫,晋江(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师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清以善《易》名于时

  • 墨经

    一卷。宋晁贯之撰。晁贯之,字季一,生卒年不详。曾任检讨官,平生无其它嗜好,唯见墨,喜动眉宇。精于制墨,尤善和胶之法。著有《墨经》。《墨经》是一部论述制墨之书。全书共论述二十个问题:一论松,主要论述造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