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一册(吉石盦影印本)。罗振玉影印。书共十页,前影印原刻拓本,后有宣统丁巳中秋罗氏跋。原刻存《礼记·檀弓》残字一百九十八行,除去漫漶不可辨的,还有一百三十余行。与他以前将《周礼》、《孝经》合印在一起,仅存六十行的《檀弓》残字相比较,多出两倍,与山阳丁晏所藏《礼记》二百一十二纸相比,则相差很远。但丁氏所藏虽多,原刻二体,未经摹刻,此书所存虽少,但从原拓影印,则庐山真面目具存,又胜过丁氏所记。按,北宋石经为古今七种石经之一。自来考石经者,多详于熹平、正始、开成、广政诸石经,而略于北宋石经。今考其所刻经数,据《玉海》记载,“仁宗命国子监取《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为篆隶二体,刻石两楹。”又翟灏《四书考异》引李师《圣记》云:“汴梁旧有六经:《论语》、《孝经》石本残缺漫剥,参政也先帖木儿,慨然以为己任,不数月复还旧观。《孟子》七篇犹阙,然欲增置,而期会拘迫,有司请为后图。”又周密《癸辛杂识》云:“汴学即昔时太学旧址。九经石板,堆积如山。合诸文观之,是其所刻为《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凡九经也。”又考其所书字体,据《玉海》,所言,为篆、隶二体。据周密《癸辛杂识》所言,则是一行篆字,一行真字。可见《玉海》所说的“隶”,即隶楷之隶,亦即周密所说的“真字”,原刻为篆、真两体。又考其刻石年月,据《玉海》云:“至和元年八月十六日己酉,以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克继,书国子监石经。”又云“嘉祐三年五月十五日,王洙荐大理丞杨南仲,石经有劳,赐出身。六年二月五日,国子监言,草泽章友直,篆石经毕,诏补试将作监主簿,友直不愿仕,赐以银币。”可见其所刻,从至和元年起,至嘉祐六年完毕。又考其书写石经的人,据朱翌《猗觉寮杂记》云:“本朝石经,胡恢所书。”又杭世骏《石经考异》引钱唐王延年尝考开封石经云:“《宋史》,仁宋命秦王曾孙克继,与朝臣分隶石经。丹阳谢飶善隶,会国子监立石经,召为直讲。”又据《宣和书谱》载,“闽人章友直,工玉著篆法,与杨南仲篆石,刻于国子监。”可见此石经为赵克继、胡恢、谢飶、章友直、杨南仲所书写。经为九经,字具两体,时历八年。所写之字出于名家,皆可考证。但其所刻之经却不知出于何本。可惜丁氏对于他所藏的三百九十余纸,只记存字同异,未录原文,无由详考。现仅从此百数十行影印本中,知道了经数、字体及其刻经年月、写经姓名,此外还从罗氏跋中,知道其碑石,每石六列,每列三十三行,每行十字。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笺

    十四卷。清田潜撰。潜原名吴炤,字伏侯,湖北江陵人。光绪辛丑(1901年)举人,江苏候补道,历充留日学生监督。尚著《二徐说文笺异》。是编首为田氏自序。正文录《慧琳音义》及《希麟音义》所引《说文》,笺其与

  • 周易举正

    三卷。郭京撰。郭京,唐末叶人,生平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详。该书《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不载,《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三卷。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宋人伪托之作。《崇文总目》称郭京为唐苏州

  • 树莞背遗诗

    一卷。清郑淑昭(1826-1877)撰。郑淑昭,字班班,贵州遵义人。郑珍之女,四川新宁知县赵廷璜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所收起于同治十年(1871)止于光绪二年(1876)期间作品。按年代编排次序。书前有

  • 灵洞山房集

    二卷。明赵志皋编。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隆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四游稿》、《内阁奏题稿》。编灵洞山在兰溪东南十五里,为金华山分支。万历年间,赵志皋自岭南谪所归,买得灵洞山

  • 海琼传道集

    一卷。元洪知常(生卒年不详)撰。洪知常,字明道,自号坎离子,卢山太平兴国宫道士。编撰《海琼传道集》一卷。南宋道士海琼子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一生著述甚丰。《海琼传道集》是洪知常所编集的白玉蟾之文集。此书

  • 马鸣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辞条。《马鸣菩萨传》传记体,详载马鸣生平事迹,佛学思想及

  • 织素轩诗

    一卷。清于月卿撰。于月卿,生卒年不详,字蕊生,江苏金坛人,清末诗人。《碧城仙馆女弟子诗》集中收有此书,共收诗十七首。此书刊于民国四年(1915)聚珍版本。

  • 黄孝子寻亲纪程

    一卷。滇远日记 一卷。明黄向坚(生卒年不详)撰。向坚字端木,江苏常熟人。明末,其父黄孔昭官至云南大姚知县。不久两京失陷。向坚独走万里访亲,计行程二万五千里,费时五百三十余日,终拥侍其父而归。属明季史料

  • 茗笈

    二卷。明屠本畯(详见(《闽中海错疏》)撰。是书杂论茗事。第一卷分溯源、得地、乘时、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汤八章进行论述。第二卷分点瀹、辨器、申忌、防滥、戒淆、相宜、衡鉴、元赏八章进行论述。每章大多

  • 经史耨义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