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札记

十三经札记

二十二卷。清朱亦栋撰。亦栋原名芹,字碧山,浙江上虞人。此书虽然也依循考据家的途轨,但深信东晋古文尚书。对于《胤征》、《伊训》、《说命》等俱列于篇,且谓武成本无错简,孔氏《书传》由来已久。例如,《说文》“旻,秋天也,虞书曰仁覆闵下则称旻天。”朱氏认为此即引孔传文。这些是他与乾嘉讲汉学诸儒显然不同之处。其他,如《易经》“需于沙衍在中也”,此书认为“‘衍’字宜属下句读,以下文‘灾在外也’句例观之,则可见矣。惠定宇引《穆天子传》,以‘衍’当属上读,无乃好异。”又《易经》“帝乙归妹”,此书认为“归妹以震,兄嫁兑妹,故六五之辞日,帝乙归妹,泰之互卦,一归妹也。故六五之辞,亦曰帝乙归妹。《易》重互卦,于此可见。世有以互卦为非《易》本义者,妄矣!”此二说均有见地。按《易·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朱子《本义》说:“卦体似兑有羊象焉。是即互体。”朱子晚年确实曾说过:“自《左传》悟得互体,而服汉儒之善于说经也。”《诗经》“泾以渭浊”,此书认为“谓泾水清,渭水浊。泾浊渭清,向属传讹。以字义言之,泾从‘’,‘’者,水脉也,其清可知。渭从胃,胃者谷府也,其浊可知。诗人之意,言泾水之清,以合渭水而浊。己之清,以夫有新婚而浊,乃以泾之清比己,非以泾之浊比己也。”此见亦可资参考。此书又引《六经以正误》,以《笺》云“故见渭浊”,当作“故见其浊”,不知《释文》云“一本渭作谓。”则无须改其字而义自通。至于所云《李中丞泾渭二水考》,未见其书。但是乾隆五十五年,高宗曾命陕西巡抚秦承恩,由陕溯甘,亲履二水之源,经其覆奏,实系泾水清,渭水浊。朱亦栋受业钱大昕之门,正当其时,难道连这一朝廷新事也没听说吗?对于“觐礼方明”,朱氏谓“方明,四方上下之神,即《虞书》所谓六宗者也。”但这一见解,惠栋《明堂大道录》已言之。又《春秋》“尹氏卒”,此书认为尹氏是鲁大夫,虽然未从《左传》作“君氏”,但乃据《左传》“郑人囚诸尹氏”,认为尹氏是鲁大夫。但《春秋经·昭公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显然说明尹氏为天子之大夫。《公羊传》之说恐不可易。此书确有可取,但慈溪冯一梅序称其为传世之书,非炫世之书,亦未免溢美。有光绪四年武林竹简斋重刊本。

猜你喜欢

  • 隰西草堂集

    十二卷。明万寿祺(1603-1652)撰。万寿祺,字年少,一字介若、内景。江苏徐州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明亡后隐居浦西。他身著僧衣,自名慧寿,号明志道人,或曰寿道人,而饮酒食肉如故。与阎尔梅合

  • 圣宗集要

    八卷。清费纬祹撰。费纬祹字约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上古至明代大圣大贤及讲学诸儒的事迹,重在宣扬道家思想,认为伏羲、黄帝皆活二百岁,颛顼、舜、禹皆百余岁,伊尹百岁,周文王、周武王

  • 泰泉乡礼

    七卷。明黄佐(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嘉靖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提拔为少詹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弃官归养。学宗程朱,读书广博,为学重博约,博通曲礼、乐

  • 苏州致命纪略

    一卷。意大利人罗以礼(生卒年不详)撰,黄佩孟译。罗以礼,耶稣会士,光绪九年(1883)传教于苏州。黄佩孟,天主教华籍修士,里贯未详。此书为乾隆十三(1748)年耶稣会士黄安多谈方济死于苏州监狱事。黄安

  • 元居集

    九卷。附《哀荣录》一卷。明李春熙(约1613年前后在世)撰。李春熙,字皞如,号泰阶,福建建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著有《尧居集》。是集凡九卷,诗五卷,文四卷

  • 心经法语

    见《心经》

  • 周礼注疏小笺

    五卷。清曾钊(1821-1854)撰。曾钊字敏修,又字勉士,诸生,广东南海人。此书卷一为《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至《追师》;卷二为《地官》“大司徒之职”至《仓人》;卷三为《春官》《大宗伯》至《都宗人》

  • 蜀方言

    三卷。张慎仪撰。张氏生平见“方言别录”。卷首冠以凡例四则,述其纂辑之旨。搜辑四川方言词,以李实《蜀语》为最早,李书搜辑未为赅备,张氏遂博采旁搜,辑录四川方言词七百八十六条。隐以《尔雅》体例编次。各条之

  • 荆树居文略

    十卷。清李懋绪(约1671前后在世)撰。李懋绪,字汝时,号正所,江陵(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荆树居文略》。是集为其弟子杨士琼所编。凡十卷,其中语录五卷,诗文五卷。李懋绪与赵御众、漆士昌为友。

  • 炳烛编

    四卷。清李赓芸(1754-1827)撰。李赓芸字生甫,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慕许慎之学,自署许斋。乾隆进士。知浙江孝、丰等县,嘉庆间累官福建布政使。李赓芸淹贯经史,通六艺,精三礼,著有《稻香吟馆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