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升庵经说

升庵经说

十四卷。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先祖居庐陵(今江西吉安),后居新都(今属四川),太子太师杨廷和之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历经筵讲官、翰林学士。杨慎禀性刚直,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廷议“大礼”,抗颜切谏,两受廷杖重责,后削籍谪戍云南永昌卫。嘉庆三十八年,七十二岁卒于戍所。诗文外,杂著百余种,并行于世。李贽于《续藏书·杨公传》后列其著作一百一十七种;四川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作目录》有二百九十八种。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研究训诂、音韵、名物,编撰人物和地方史志,数量很多,涉及面广,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或宝贵的史料,或可补史缺,或提供线索,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然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时凭记忆写作不免有误引或臆测之处。《升庵经说》十四卷。李贽《杨公传》列有此书,不计卷数。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升庵经说》八卷,注云,“一本作六卷”。清李调元《函海》据焦竑十四卷刊本重刻。篇中如“帝乙归妹”条,谓“帝乙殷之贤君,《尚书》所谓‘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是也。《史记》云:‘帝乙时殷道益衰’,此背经之说也。后世注《易》者,遂以‘帝乙’为‘成汤’,则《易》与《尚书》又相矛盾矣。信史而疑经,其蔽如此者。”又“终朝三拖”条,谓“郑康成古体‘褫’作‘拖’,晁以道云,‘拖如拖绅之拖,盖讼之上九,上刚之极,本以讼而得鞶带,不胜其矜,而终朝三拖以夸于人。《本义》作“夺”非是。《象》曰:“以讼受服”。而今以“夺”解之可乎?’按此于义虽通,但‘朱褫’训‘夺’,盖依程传。且陆德明《释文》,王肃曰:‘褫解也’。李鼎祚《集解》,侯果曰:‘褫解也’,解犹脱,脱夺义近。高诱注《淮南子》曰:‘拖夺也’。由是而言,则程朱以‘夺’解之,亦本古义,似未可非”。又“东陵西陵”条,谓“导江过九江至于东陵,今巴陵有‘道士洑’,《地志》曰‘即古之东陵。庄子盗跖死于东陵之上,盖据波凭涛,以济其奸凶之地。’夷陵为西陵,则巴陵为东陵,可知九江不在浔阳湖明矣。兹以九江不在浔阳,又从朱熹用胡旦之说,其释东陵以盗跖实之,尤谬。陆德明《庄子释文》,‘东陵’李云,‘谓泰山也。一云陵名。’今名东平陵,属济南郡。南北悬绝,乌可牵合耶?”杨慎于训诂,更有使人忍俊不禁者。又“睿作圣”条,谓“目击道存之谓‘睿’,其字从‘目’,声入心通之谓‘圣’,故其字从‘耳’。故曰:圣人时人之耳目。”此真所谓望文生义,向壁虚构,然披沙拣金,则往往见宝。又“爱而不见”条,谓“扬雄《方言》注引作‘’。其说,‘掩翳也,谓蔽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说同。又“往王舅”条,谓“与近相似而误。毛苌曰:‘已也。’郑玄曰:‘辞也’。慎按‘’音记,毛注己,己亦音记也。郑曰:‘辞者,谓语助辞也’。”则段玉裁《诗小笺》说同。又“箌昄晊将业席大也”条,谓“郭璞云,箌义未闻’,慎按《诗》《倬彼》、《甫田》。《韩诗》:‘倬’作‘箌’。郭璞偶遗之”。郝懿行《尔雅义疏》说同。皆不知慎已先言之。又“文莫”解引《晋书·栾肇论》语驳曰:“燕齐谓‘勉强’为‘文莫’。陈骙《杂识》云,‘《方言》侔莫强也’,凡劳而勉苦云努力者谓之‘侔莫’。”刘台拱摘录入所著《论语骈枝》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足见其渊博,惟好诋朱熹,与毛奇龄相似。后来学者多称赞《升庵经说》为明人经说之翘楚,确有精辟之处,可资参研。

猜你喜欢

  • 诸儒学案

    八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初号旋字,改号泸潇,安福(今属江西)人。隆庆举人。会试对策,极陈时弊,主考官不敢录取。归师同邑刘阳,遂绝意科名。后召为国子博士,擢礼部主事。未几,

  • 雪樵经解

    三十三卷。清冯世瀛撰。世瀛,字、生卒年不详,四川人,曾任四川金堂县训导。最初,世瀛写出了五经集解十五卷,既而将这十五卷增扩为二十卷。以后又陆陆续续写成了续集二十卷、附录三卷。最后经过整理,定为三十三卷

  • 檀弓疑问

    一卷。清邵泰衢(生卒年不详)撰。泰衢字鹤亭,浙江钱塘人。雍正初任钦天监左监副。精研礼学,兼明算术。著有《史记疑问》等。是书因《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却多有附会之处,故摘其可疑者,逐条论证辨析。

  • 崇阳县志

    ①十卷,清高景之修,汪际炱纂。高景之,字星岩,山东胶州人,进士,官崇阳知县。邑志元以前无从考证。元代邑中隐士严士贞,撰《桃溪百咏》,将邑中乡宦乡贤、山川古迹、忠烈节孝、草木鸟兽、邑中事迹,分题载咏。明

  • 来鹤亭诗

    八卷。《补遗》一卷。元吕诚撰。诚字敬夫。生卒年不详。昆山(今属江苏)人。曾于园林养一鹤,后有鹤自来为伍,园筑来鹤亭,并以名诗集。集中第一卷多岭南诗。第八卷诗内有洪武癸酉纪年。癸酉为洪武二十六年(139

  • 笔道通会

    一卷。明朱象衡编。朱象衡字朗初。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此书专为推衍徐渭《笔元要旨》而作。其中多述丰坊之语。华亭人唐文献为此书作序。后朱象衡自跋云:“余性稍慧,于法书名迹辨之不爽毫发

  • 静庵诗文草

    八卷。清梁韵书撰。梁韵书,生卒年不详,字蓉函,福建长乐人,太常卿梁上国第三女,侯官副贡生许濂之妻。善长绘画,工于琴艺,精通诗词,尤其喜爱乐府诗词。此书刊刻年代不详。

  • 诗学正宗

    十六卷。明蒲南金(约1537前后在世)编。蒲南金,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是书选历代之诗,起唐虞古辞,讫唐人近体。自四言至七言绝句,分为九体;每体中又分为正始、

  • 通俗常言疏证

    四卷。近人孙锦标撰。是书仿《恒言录》,疏证通俗常言,颇增收后起词语。卷首有1924年作者自序。有1925年南通孙氏石印本,日本《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第二辑收入。

  • 绎史摭遗

    十八卷。清李瑶撰。李瑶,字子玉,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是书记明末清初史事。以温睿临《南疆绎史》为底本,对书中位号有不应书者,事迹有不尽备者,悉为考证得失,缀补周详。其余忠贤义烈,与夫闺中方外之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