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论
一卷。元魏释灵辩(475-522)撰。灵辩,姓氏不详,山西晋阳(今太原市)人。所作《华严经论》原为一百卷,今仅存卷第十一,故题一卷。该书从后魏熙平元年(516)正月动笔,至神龟三年(520)九月而成。此卷初传山西境内,唐永淳二年才传至京师。此论独有一番经论,不落通常窠臼,可以说是词清理畅,妙尽奥闻。与其它华严经疏论相比较来研读,更可见教界学人对信仰的追求和治学精神。可惜今仅存一卷,无法得知全貌细目之类别,更难说清该书的价值所在。现有此卷收载于续藏经本。
一卷。元魏释灵辩(475-522)撰。灵辩,姓氏不详,山西晋阳(今太原市)人。所作《华严经论》原为一百卷,今仅存卷第十一,故题一卷。该书从后魏熙平元年(516)正月动笔,至神龟三年(520)九月而成。此卷初传山西境内,唐永淳二年才传至京师。此论独有一番经论,不落通常窠臼,可以说是词清理畅,妙尽奥闻。与其它华严经疏论相比较来研读,更可见教界学人对信仰的追求和治学精神。可惜今仅存一卷,无法得知全貌细目之类别,更难说清该书的价值所在。现有此卷收载于续藏经本。
①四十五卷。明邓元锡撰。是书记录明太祖至世宗间史事,计帝典十卷,后妃内经一卷,外戚传一卷,宦官传一卷,臣谟五卷,名臣九卷,循吏三卷,能吏一卷,忠节一卷,将谟一卷,名将一卷,理学三卷,文学二卷,心学三卷
一卷。毛扆编。毛扆(1640-1713),字斧季,江苏常熟人。酷爱藏书,是著名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第五子,幼聆父训,承家学遗风,亦擅校勘。因拟售书于吴江潘耒(1646-1708)而撰此书目,后转售泰
一卷。辑佚书,崔觐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隋书·经籍志》载,崔觐注《周易》十三卷,但其生平事迹未详,尚秉和推测其大致为齐梁间人。马国翰疑为即《北史·儒林传》中之崔瑾。今存玉函山房本
三卷,附史传事略一卷。清黄培芳撰。黄培芳,字香石,广东香山人。罗浮山在惠州博罗县。道书所称第七洞天、第三十二泉源福地也。罗浮二山,判自分水。凹之西为罗。凹之东为浮。观其全势,则罗浅而浮深。征诸旧闻,又
十三卷。首二卷。清童槐(生卒年不详)撰。童槐字晋三,一字树眉,号萼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庆进士,官至通政使副使。熟谙当代典章,四明文献。工书。著有《今白华堂集》、《今白华堂诗录》、《补雅》、《过
二卷。附一卷。明张师说(生卒年不详)撰。张师说生平不详。《田家五行》上卷记载一年十二个月的节气及天文地理,用以占候。下卷记草木、鸟兽、鳞鱼。最后是写三旬、六甲、气候、涓吉、祥瑞等类事宜。《古今图书集成
二十四卷。清罗士琳(1789-1853)撰。罗士琳字次璆,号茗香,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曾游京师,考取天文生,初从其舅秦恩复习八股,后专攻历算,甚通中算诸书,“博闻强识,兼综百家,于古今法算尤具神解。
见《类证活人书》。
十八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生平详见《笔丛》辞目。本书凡内编六卷,分古、今体各三卷;外编六卷,以时代编次;杂编六卷,分遗逸、闰余各三卷,皆其评诗之语。胡氏作此书时,王世贞尚在人世,大抵奉
二十五卷。民国孙维均、章光铭修,马步元纂。孙维均,民国二年(1913)任安邱县县长。章光铭,民国四年(1915)任安邱县县长。马步元,马文炜的后代。孙维均任县长后,乃集邑人谋修志之事,不久设局于文昌阁